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順利召開,此次會議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起確定為重大國家戰略,并對其中的一些任務進行了部署。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河,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對黃河生態、文化和產業進行一體化的統籌考慮,形成規模共享、優勢互補、交通互聯、經濟互動、生態共治的區域高質量發展格局。
做足生態文章。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卻十分脆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不少成效,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抓好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就要以生態為根,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堅守環境質量底線。針對不同流域、不同生態功能區、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定位和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方案,構建起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格局。
做響文化文章。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曲黃河,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歷史上黃河頻繁決口、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也磨礪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塑造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民族性格。抓好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就要提煉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
做優產業文章。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13個糧食主產區有4個分布在此,有18個地市的53個縣列入全國產糧大縣,國家規劃建設的5大重點能源基地中有3個位于該區域。抓好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就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搞突擊式、粗放式、過度追求短期利益的發展,而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同時,推進更嚴格的環保監督,積極轉型升級產業體系,發展生態農業、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從源頭上、根本上確保可持續發展。
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是億萬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們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只要黃河流域各地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就能走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全流域高質量發展之路。
。ń鹧蚓W文/劉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