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神山村,神氣起來了——江西井岡山市神山村脫貧調查
特約調研組
在井岡山深處、黃洋界腳下,坐落著一個叫做“神山”的小村莊。這里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曾是井岡山一帶典型的貧困村。2015年,全村54戶23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50人,貧困發生率22%。
2016年2月2日,農歷小年這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迎風踏雪來到這里,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共商脫貧攻堅之策,給大家拜年。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深刻在鄉親們的心里。
如今,神山村青石路綿亙蜿蜒,白墻黛瓦的客家民居錯落有致,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00元,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村民們說,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使神山村神氣起來了!
上圖:脫貧前的井岡山市神山村一角。攝于2016年1月。下圖:現在的井岡山市神山村一角。攝于2019年9月。 新華社發
“笑臉墻”上揚神氣
漫步在神山村,翠竹掩映,溪水潺潺,一面“笑臉墻”格外醒目。在墻上,貼著27張滿是笑容的村民照片,組成一個愛心形狀。村民們說,這幾年村里變化特別大,歡笑聲越來越多,于是將大家開懷大笑的瞬間拍下來,上墻組成一顆紅心,為的是飲水思源,感恩共產黨,感恩總書記。
老支書彭水生的照片位于“笑臉墻”正上方。總書記在神山村考察時,他質樸地豎起大拇指,當面贊揚總書記“你呀,干得不錯嘞”。如今,78歲的彭水生紅光滿面,身子骨硬朗,擔任著井岡山一家紅色培訓機構的宣講員。他常給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講村里變化,說脫貧故事,干得像年輕人一樣起勁。
村民賴福山的照片位于“笑臉墻”正下方。照片上,他攬著妻子陳秀珍的肩,笑得十分燦爛。曾當過12年村委會主任的他,最近正忙著把自家的老房子改成民宿。他感慨地說:“總書記講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神山村做到了。”
村民胡玉保是“笑臉墻”上另一位笑得特別開心的村民。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自家黃桃林里忙活。“今年的黃桃大豐收啊,個大、味甜,還有村里的合作社幫我們,收成不成問題。”胡玉保說,“上面政策好,下面干勁大,全村老少都一個心思,干出個新樣子,歡迎總書記再來。”
小縮影,大時代。通過探索實踐“一戶一畝茶竹果、一戶一棟安居房、一戶一個農家樂、一戶一張保障網”的脫貧路子,神山村短短幾年就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笑臉墻”上張張動人的笑臉,映襯著神山村的今非昔比,訴說著鄉親們的喜悅心聲。
紅軍后代傳神氣
紅色是井岡山的魂。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輩在這里以堅如磐石的信念點燃了全國革命勝利之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神山村紅軍后代正以堅定的決心意志,在脫貧致富的征途上勇闖新路,奮力開創美好生活。
神山村紅軍烈士左桂林,曾擔任紅四軍第三十二團通訊員。1929年12月,為保護紅軍藥庫和掩護3個年輕小號手撤退,不幸犧牲。左桂林烈士的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如今傳承在其孫子左秀發、重孫左香云身上。左秀發對著堂屋墻上的烈士證對我們說:“當年我爺爺鬧革命就是為了能過上幸福生活,現在黨和政府幫助我們脫了貧,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更要用雙手去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左香云則是神山村的名人。他在2018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前“代表通道”的亮相,讓人們記住了那句樸實的話:“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上世紀90年代,不到20歲的左香云外出打工沒多久就選擇返鄉,誓言“要做出自己的產品”。為了擺脫貧困,他嘗試了很多辦法,修摩托車、賣手工藝品、做竹品加工……他辛勤勞作,堅持不懈,終于選準了利用本地豐富的毛竹資源加工竹制品的創業之路。如今,他與人合伙開辦的竹藝品加工廠,產品銷往全國各地。2016年他還注冊了“神山竹”商標,打造用竹筒裝米酒的神山竹酒。他說:“一根竹子做筆筒一般賣60元,現在做神山竹酒可以翻倍。還是要走特色創新之路,提高附加值。”左香云的廠子一年需要上萬根毛竹,戶戶有竹林的村民都有了增收機會。
談到未來生活,左秀發、左香云父子充滿希望:“咱們只有靠雙手奮斗,把日子越過越好,才對得起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紅色江山!”
井岡山市神山村村民在利用自家新房開起的農家樂門前。攝于2016年9月。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映山紅美顯神氣
井岡山上,一曲悠揚的《映山紅》,令人心神激蕩。映山紅,又名杜鵑花,老區群眾親切地稱作“希望花”,無論生長在多么貧瘠的地方都努力綻放,用絢爛色彩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
彭夏英,神山村一個貧困家庭的普通婦女,在總書記來家做客、親切慰問的關懷感召下,在黨和政府幫扶下,依靠自己的勤勞和堅毅,成為神山村一朵美麗的映山紅。
說起過去,彭夏英有辛酸更有不甘。早年,她丈夫在外務工時摔傷了腿,干不了重體力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落在她肩上,但她不甘心被貧困撂倒。“我不想當貧困戶,貧困戶的小孩找對象都難”,這是她經常同鄰居講的心里話。擺脫貧困、勤勞致富,成為她堅定樸實的夢想。
彭夏英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頭,堅信“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她抓住2016年以來神山村旅游發展的大好勢頭,開辦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她和丈夫拿出建房積蓄,將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屋騰出來,置辦餐具桌椅,用心把農家樂經營得紅紅火火。2018年,光這一項,家里就有10萬元收入,還有游客稱她為“神山最美廚娘”。她還注冊“夏英米果”商標,和丈夫開起神山特產小賣部,賣自家制作的米果、筍干、臘肉、竹籃、竹筷等山村土特產,每月又有一筆收入。
彭夏英不僅自己主動申請脫貧,還積極帶動村民一起脫貧。她經常講:“黨和政府只能扶持我們,不能養著我們。”在改造土坯房、出資入股合作社、支持村里公益事業等事情上,彭夏英處處帶頭,心像山泉一樣清澈。
帶頭致富長神氣
近幾年,在外務工的村民們發現,神山村駛入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家鄉變化太大了,于是紛紛返鄉尋找希望,至今已有上百人,彭展陽就是其中一個。他原本在山外一家企業的技術部工作,2016年總書記來神山村考察后,這個小山村在全國出了名,于是毅然回鄉發展。
彭展陽幾經輾轉瞄準了鄉村旅游,感到這是神山村值得深挖的一個富礦,可以開拓思路、深耕細作。在鄉、村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初,他和幾個村民發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協會,圍繞統一標準、對接資源、做好統籌,多次組織旅游接待服務培訓,大力推進美麗庭院建設,統一農家樂配套設施,統一飯菜種類、質量和價格。協會跟外界廣泛聯系,先后引來多家井岡山紅色培訓機構到村里對接,想方設法讓游客多來神山。協會特別在接待安排上向貧困戶傾斜,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更快地脫貧奔小康。
2018年,彭展陽通過選舉擔任神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按照“培訓到農村,體驗到農戶,紅色旅游助推精準脫貧”的路子,帶領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好客神山鄉村旅游有限公司,還創辦“神山糍粑”體驗旅游項目,實現了村民和村集體同步增收。現在,神山村有16戶發展農家樂,50%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旅游服務中,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主渠道。
到井岡山市神山村做客的外地人同村民一起打糍粑。攝于2018年2月。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駐村幫扶添神氣
在神山村,村民們都樂意跟一位皮膚黝黑、身體健壯的干部交流,并用客家話親切稱呼他“阿燕”。這個阿燕,就是在神山村駐村幫扶3年多的茅坪鄉黨委委員李燕平。
2016年6月,李燕平來到神山村掛點幫扶。當初的所見所聞,他記憶猶新。那時候,全村沉浸在見到總書記的喜悅中,激情點燃了,動力起來了,但人氣還不旺,常住人口多為老弱婦孺,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
怎么辦?凝神先聚氣,干事先聚人。2017年春節前,神山村組織了一次題為“走好小康路,感恩總書記”的團圓飯活動,李燕平負責組織落實。通過多方聯絡邀請,眾多在外的村民紛紛回來,231人的村子絕大多數來吃了團圓飯。當天,全村共擺20桌,村民們拔河、跳繩、舞龍,人頭攢動,好不熱鬧。席間,為了給大伙加油鼓勁,村里還表彰了最美脫貧戶、最美神山人、優秀黨員。名字叫起來就是一陣掌聲,榮譽一宣布就是一陣喝彩,團圓飯吃成了齊心飯。之后不少村民陸續返鄉,山村活力如甘泉涌現。
李燕平對每家每戶的情況都十分了解,對村民家里的角角落落都非常熟悉。他白天忙著在村里跑事情,晚上挨家挨戶串門走訪。“我們把阿燕當親人,不光跟他聊增收門道,家里生活上的事也會讓他幫著出主意。”一位村民笑著說。
神山村現在農家樂辦得火,也與李燕平有淵源。開始時一些村民在辦農家樂上有擔憂,怕弄砸了賠本。李燕平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幫著一塊規劃院落、一塊設計菜品,還幫忙申請創業擔保貸款。他說:“干部只有在每個環節都貼心用心,鄉親們才會安心放心。”
駐村3年多來,李燕平每月至少20天在村里,越是周末、節假日游客越多,他更是待在村里,這幾年春節都是在村里過的。村民們說,阿燕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陪家人、孩子還多,為我們付出了時間,傾注了感情。
小小神山村,像這樣的故事還很多。在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鼓舞下,神山村正闊步行進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路上,必將書寫更多新的“神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