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新興技術手段的運用,我國快遞業效率正不斷提升,“最后一公里”痛點有望得到緩解,快遞包裝逐步實現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科技創新、“互聯網+”和綠色包裝正在改變著快遞業的傳統面貌,快遞越來越有“科技范”“綠色范”——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消費者開門發現“快遞小哥”竟是一位機器人——記者日前在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快遞服務展區看到,越來越有“科技范”和“綠色范”的中國快遞企業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機等高科技正在助力快遞業不斷提升效率,邁向創新發展、綠色發展。
“黑科技”層出不窮
在展會的快遞服務展區,剛剛試飛成功的大中型固定翼水陸兩棲無人機、可自乘電梯送件上門的投遞無人車、自動識別安檢機、可遠程控制的智能快件箱,以及可智能排班、優化路徑、動態管理的智能決策系統……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首次全方位向公眾展示。
記者在快遞服務板塊的行業集中展示區看到,在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里現身過的AGV(無人導引機器人)正在棋盤格一樣的分揀場地里往返穿梭,通過識別每個隔口旁邊的二維碼,迅速而準確無誤地分揀著快件。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機器人的分揀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還具備自動避障、智能排隊、自行充電等許多智慧功能。
除了分揀機器人,用于快件配送的無人車與無人機也賺足了眼球。中通快遞現場展示了最新研發的全電動復合翼垂直起降無人機,最大載重量達30千克,航程可達100公里。中通快遞的工作人員介紹,該機雙尾撐固定翼結合四旋翼的復合翼布局,解決了固定翼無人機垂直起降的難題,同時兼具固定翼無人機航時長、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目前,已有不少快遞企業開始應用無人機,向偏遠山區、農村等地投送快件。
記者還了解到,無人車技術與無人機一樣“炫酷”,可以根據目的地自主規劃路徑,規避障礙物,還可與小區電梯后臺對接,自動乘坐電梯,實現門到門的無人智能配送,客戶只需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寄件和取件過程。
在智能倉展示區,傳統倉儲的“人找貨架”模式如今也已被“貨架找人”的自動化模式所替代。“新技術、新產品都彰顯了近兩年來快遞行業發展的突出特點。”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民表示,為了不斷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適應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開創中國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快遞領域技術革新,強化先進技術運用,堅持“互聯網+”方向,強化產業融合協同,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改善用戶體檢,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優的快遞服務。
“最后一百米”痛點緩解
最近,心細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以往馬路邊寄信用的綠色大郵筒已不見了蹤影,搖身一變成了“小黃筒”。“小黃筒”是一款可提供24小時自助寄件服務的終端設備,實行3公斤內一口價。“消費者可以直接投入需要寄遞的快遞包裹,不需要再等快遞員上門;而且晚上也可以寄快件,滿足‘隨時寄’需求。”工作人員說。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小黃筒”由中國郵政與中郵速遞易共同研發,旨在通過集約化配送方式,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物流網點布局,減少快遞員上門取件的等候時間,從而提高快遞的運營效率。今后,中國郵政將利用網點資源助力“小黃筒”的布局,并按照郵政綠筒的路徑推進,主要輻射范圍為小區、商務樓等,實現“一單元一筒”的有效鋪設,開展“小黃筒”投遞和攬件業務。目前,中國郵政已在全國6個城市鋪設了6萬套“小黃筒”。
如果消費者不想去遠處的小區自提柜取快件,也可以在自家門口裝一個迷你型的智能快件箱。菜鳥網絡日前推出了智能快件箱,消費者和快遞員只需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實現對收件箱的綁定和管理。快遞員通過小程序掃碼放件,業主通過小程序一鍵開箱取件。可以設想一下,通過智能快件箱,今后快件、包裹、外賣以及牛奶等生鮮產品均可直接投送至消費者家門口,消費者家中無人收件、下樓取件遠等快遞業的“最后一百米”痛點有望得到解決。
“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更加關注百姓民生,解決公眾寄收快遞包裹不便等難題。”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認為,下一步快遞行業還要協同產業及供應鏈,在倡導公民理性消費、推動垃圾分類、貫徹規劃標準、應用科技產品、健全配套政策、落實監督管理等方面開展創新工作,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降低生產運輸等環節的污染排放,形成環保、綠色、低碳發展的行業共識,并加強行業自律,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綠色包裝蔚然成風
去年11月份,國家郵政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源頭治理,增加綠色快遞服務產品供給,提高快遞業包裝領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快遞企業積極響應,記者在快遞服務展區看到,各參展企業不約而同地帶來了自家最新的綠色包裝產品——免膠帶紙箱、可循環使用的豐BOX、3個月到6個月可完全降解的環保快遞袋、升級換代的芯片環保袋和共享快遞盒、快遞紙箱回收箱等。高宏峰表示,從商品打包、倉儲、運輸到配送等環節,綠色發展理念正逐步貫穿快遞業全鏈條,成為行業共識。
針對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情況,國郵智庫專家、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認為,目前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情況總體向好,單件快遞包裝物使用量呈不斷下降趨勢,龍頭企業也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很多企業還專門成立了綠色包裝實驗室。比如,蘇寧物流除了成立綠色包裝實驗室外,還宣布到2020年將投放超過20億個綠色包裝產品。
一組數據也表明了快遞業綠色包裝已蔚然成風。據國家郵政局初步統計,截至去年底,主要品牌快遞企業電子面單普及率提升至80%,單個快件使用封裝膠帶量減少了25%,中轉用編織袋循環使用率提升了48%,通過采取減少過度包裝、循環利用紙箱等措施,每年至少可節約快遞封裝用品55億個。
在循環利用方面,順豐、蘇寧、京東等企業均投入使用了循環箱。顧客取貨后,配送員將這些包裝箱回收,并重新投入循環使用。此外,全生物降解的包裝廢棄物在堆肥條件下,3個月至6個月即可分解,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表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強化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綠色包裝材料的推廣使用步伐,尤其是要大幅降低膠帶和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積極探索包裝回收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