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央廣網深圳10月15日消息(記者 于聞)點燃創意激情,放飛創客夢想。在雙創周主會場深圳,深圳學生創客節(2016)在深圳中小學藝術教育基地和深圳第二高級中學隆重舉行。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以創新的VR虛擬現實技術宣布創客節啟動。
創客教育指南發布 規劃引領發展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范坤在會上作了深圳市推進創客教育情況的報告。他強調,需落實五大措施: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創客教育課程化、系統化、實踐化;二是加大對學校開展創客教育課程和建設創客實驗室的指導;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學校與高校、高新技術企業、高層次機構之間的聯系;四是將加強創客教育與科普教育的融合,五是加強創客師資隊伍培養和培訓。
創客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深圳經過一年的探索,在今年第二屆學生創客節,深圳市教科院發布國內首個針對學生創客教育研究制定的《深圳市創客教育課程建設指南》及《深圳市中小學創客實踐室建設指南》。關于兩個指南的出臺背景,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葉文梓表示,深圳的創客教育已經從起步階段走向了規范、快速發展的階段。兩份指南怎么用?葉院長提了三點建議:準確理解、結合校情、促進發展。“兩份指南的根本目標是為了促進發展,理解是前提,結合校情是關鍵,促進發展是根本。”
創客更像是在生活——不是“教創客”,而是“像創客一樣教”
在當天下午的論壇活動中,深圳城市學院課程與評價改革研究院宋承昊以《讓教育回歸生活的新路徑》為主題,分享了指南制定背后的故事。據他介紹,他們曾推翻了3個版本的初稿,詳細參考了150多篇文獻資料。詳細對比中西方的創客教育理論,最后參照華東師大教育技術學博導祝智庭教授的觀點,為“指南”定下的主基調為“我們都是創客,生來就是如此。”宋承昊也表示,指南發布的目標是“創客更像是在生活”。
課程建設指南從導言、課程目標、課程性質、課程要素與結構、課程設置、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學習評價、實施保障九個方面對創客教育課程進行了說明。課程的總目標為“工匠精神的傳承”、“創客能力的習練”和“產業知識的啟蒙”,并以這三個維度分別設置了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的相應階段目標。
“創客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動手參與,而不只是把課程開創好了讓學生學。”葉文梓對創客教育課程的理解,與指南中對課程性質的描述相一致。創客實踐始于觀察,終于成品,創客課程一定要給學生提供深度加工、精益優化的實踐過程,其現實性要求創客課程的根本價值在于“自己動手、改善生活”。
課程建設指南提出,創客教育的最大意義是促進機制變革:創客教育課程的理解不應局限于“教創客”,而更應突出“像創客一樣教”,從“創客教育”到“創客+教育”再到“創客式教育”。
深圳市港灣小學羅朝宣在當天下午的論壇活動中,分享港灣小學創客教育時也表示,學校的創客教育目的不是培養創客,而是在所有孩子的心田播下創客文化的種子,培養創客精神和工匠態度。
實踐室建設重在頂層規劃
《實踐室建設指南》從提出總體要求、選址與裝修、工具耗材配置、云服務平臺、課程建設、組織管理、服務商的選擇等七個方面給予指導意見。深圳市教科院院長葉文梓表示,希望學校把現有的功能室用好,創客實踐室的建設采取一個開放的建設原則,不是關起校門來建,要聯動社會的資源。
當天下午的論壇活動中,《創客實踐室建設指南》起草參與者、大相創客教育負責人周昊天也重點分享了《中小學創客教育頂層設計的策略》。據他介紹,學校創客教育頂層設計要主抓五大要素:第一是要調研師生狀況,了解學校師生的業務興趣愛好、掌握的軟硬件技術;第二是要分析學校的空間資源,不是讓學校有一個創客空間,而是一個創客空間里有一所學校;第三是要根據師生的現實狀況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重點考慮與學科相融合;第四是要配置適合師生安全操作的工具耗材,讓學生自由創作;第五是要整合微課慕課、專業論壇、媒體傳播、工具耗材電商等網絡資源平臺,讓學生能自主在網上學習、與行業專家交流,通過自媒體分享創作過程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