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維權百年史:從無可奈何到取得節節進展
2015-10-30 08:19:00 來源:浙江在線
資料圖:南海艦隊某部快艇在海上進行編隊訓練。
文 | 徐焰(少將,國防大學教授)
筆者曾到過海南島最南端三亞,看到刻有“天涯”、“海角”大字的巨石,不禁慨嘆萬千。聽當年解放軍四野的老戰士講,1950年春天他們以木船渡過20多公里的瓊州海峽后成功直沖到這里,曾興奮地說“終于把勝利的紅旗插到祖國的最南端了!”
那時這些老戰士還不知道,我國最南端應在1600公里外的南沙群島的南緣,想控制那里需要有現代化的海軍,而不能再靠木船。可惜中國海軍長期弱小,過去想去遠海是“有心無力”,結果在南海形成了大國插手、多方聲索的錯綜復雜局面。
從50年代末直至今天,我國在南海不斷采取了收復和維護權益的行動,雖然當前還面臨復雜難題,取得步步成果還是明眼人所公認的。
1.公雞+口袋,才是完整的中國疆域
幾千年來中國是一個農耕型的內向型國度,國人觀念普遍重陸輕海,只是把陸地邊緣看成是國境終端,對祖國還應有浩瀚的南海作為“海洋國土”缺乏認識。中國漁船最早到達并開發了南海島嶼,清朝政府最早在那里宣示了主權,卻長期無兵、無人駐守,讓外國人在那里侵犯中國權益有了可乘之機。
若是仔細端詳中國地圖,可看到包括中國大陸以南17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海域,上面有著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共有島、礁、沙、灘二百多個。
根據民國年代地圖留下的“U”形線即常說的“九段線”,這些島礁應屬中國領土,這片廣大海域自然應算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中國的疆域除了陸地上的“大公雞”形狀,還應再加上南海一個“大口袋”。
南海上的島嶼雖多,對顯示中國海洋主權意義重大,不過對華夏大陸的人來說,卻存在“小、遠、水”三個難題。從古代到近代的中國漁民和南巡水師,在那里大都難以長期居住生活,因而主要將其作為往來航道上的臨時落腳地。
說“小”
主要是南海島嶼面積都很小。如西沙群島最大的永興島只有1.8平方公里,南沙最大的太平島不過0.45平方公里。這些小島上又是一片平地,連個小山包都沒有,不要說無險可守,簡直是無陣地可守。
說“遠”
南海除東沙島距離臺灣、廣東較近外(至今還由臺灣派兵駐守),西沙距離海南島有300多公里,中沙群島除黃巖島有幾平方米“一床之地”露于海面之外都是暗礁,南沙群島各島礁距離海南島都在1000公里以上。
說“水”
南海絕大多數島嶼上沒有淡水,有數的一些島上能掘井取水也很有限。在無水、缺水的島上留駐居民或長期派兵,千里運水都是大難題。20世紀30年代以前,當地沒有長駐居民和駐軍,也是出于這一原因。
了解軍事地理知識的人看待南海島嶼,概括那里是易攻難守、易進難駐。在近現代海空力量日益發展壯大的形勢下,擁有能遠航的海軍且有空中和后勤支援,才能有效控制那里的島礁。
近代中國恰恰是缺少能遠航的海軍,長期對南海島嶼鞭長莫及。海上列強屢屢入侵那片海域,周邊相距較近的國家也以“近水樓臺”之便占島侵權。中國地圖上雖將南海那個“口袋”劃入版圖已過百年,對許多海域卻長期沒有控制。
2.最早宣示南海主權,卻長期無法維權
中國有句俗語是“先入為主”,這在國際間領土歸屬的爭執中也適用。
進入20世紀時,如今的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還是西方的殖民地,南海周邊國家中只有中國還算是主權國家,并對那里最早宣示了主權。
不過遺憾的是,當年國人的“入”未能變成“守”,正如對舊中國形容的那樣是“有邊無防、有海無防”。
20世紀初期,法國、日本便不斷派人入據東沙、西沙群島并掠奪資源。此時剛經過甲午慘敗的清王朝對海權有了些認識,于1909年派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軍艦到西沙群島考察,在永興島升起黃龍旗并鳴炮,并對西沙、東沙、南沙群島進行了測量。
1912年民國成立時,出版的《中華民國邊界海岸及面積區劃圖》繪出了南海疆界線,正式將此海域劃入中國版圖。
可惜的是,當年中國政府因海軍力量薄弱,對他國的入侵南海只能抗議而無力驅逐。
1930年到1933年,法軍占領了南沙群島較大的島嶼南威島、太平島、中業島、西月島等島嶼,驅逐了島上中國漁民,并宣布將其“合并”到了安南(越南舊稱)巴地省,成為引發中國對法國抗議的“九小島事件”。
此時中國忙于招架日本,只采取了標定南海疆域詳細地圖來對抗法國。1935年4月,《中國南海島嶼圖》出版,標定了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成為后來“九段線”的雛形。
資料圖:1935年民國出版的地圖就已標明南海島嶼屬于中國領土。
在地圖上宣示主權,雖然在法理上重要,卻畢竟代替不了實力控制。人稱“弱國無外交”,當年法國就不理睬中華民國的抗議。
1940年日本出兵控制法屬印度支那,又占據了南海主要島嶼作為南下基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法國軍隊重返越南,又登陸侵占南沙的南威島、西沙的珊瑚島。
1946年剛從美國統治下獨立的菲律賓也入侵南沙群島東部島嶼,還聲稱將其“合并于國防范圍之內。”
當時國民黨政府忙于內戰,不過其剛由接收美艦重建的海軍已有規模且大多處于閑置(那時因解放軍無海軍而無海戰可打),在南海方面還有些維權表現。
1946年末,民國海軍派“永興”、“中建”兩艦抵達西沙群島的主島永興島接收,12月間又以“太平”、“中業”兩艦抵達南沙群島的最大的島嶼,并以“太平”命名,還留下一個連駐軍。
不過對入侵南海的他國軍民,國民黨政府無力驅逐,南海島嶼就此被幾國分別控制,形成了延續幾十年至今未解決的復雜局面。
3.菲、越狐假虎威,竊占南沙島嶼
新中國成立后,繼續宣布對南海島嶼擁有主權。1950年4月解放軍解放了海南島,國民黨軍將駐太平島的一個連撤回臺灣。此時解放軍在南海方向還沒有建立海軍艦隊,對遠海諸島一時處于失控狀態。
從50年代至60年代,中國沿海面對著美國的威脅,國防建設重點是“兩彈”和陸軍,放在末位的海軍只能以建造快艇、潛艇為主。
解放軍海軍的北海、東海、南海這三個艦隊中,防御京津的北海艦隊又是重點,面對臺灣的東海艦隊為次,南海艦隊在多年間裝備最差,其小、舊的艦艇很難遠航。
當年世界上兩大陣營“冷戰”,美國為“遏制”新中國,不僅派海軍進入南海,還鼓勵一些國家侵犯中國的海洋權益。
1951年9月,美國在排除中國參加的情況下主持召開舊金山和會,在片面和約中只宣布日本放棄南海島嶼、臺灣,卻不談將其歸還中國。和會上法國扶植的越南保大(即越南最后一代皇帝)偽政府總理便對南海島嶼提出了領土要求,并得到美國縱容。
1954年日內瓦協定簽訂后,1955年法國軍隊撤走,越南以北緯17度線劃界分成兩個中央政府。美國支持的南越政府于1956年5月26日宣稱對全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擁有主權,并繼法國后又派兵入侵占領西沙永樂群島的珊瑚、甘泉、金銀島。
當時中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并宣布派海軍艦艇到西沙巡邏。此后南越當局雖從甘泉、金銀兩島撤出駐軍(部分原因是缺少淡水),卻仍在珊瑚島上留兵盤踞,臺灣當局則派出一個連重返南沙太平島駐扎。
雖然當年解放軍海軍力量很弱,仍然在南海采取了維權行動。1959年3月,解放軍南海艦隊派出一艘日本遺留的護衛艦和一艘獵潛艇赴西沙海域,并運載部隊進駐了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從此同西面的南越駐軍形成長期對峙。
資料圖:西沙永興島民兵高射炮連的同志們在進行對空射擊訓練。
當年領土只有越南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從1956年起多次公開表示西沙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并在本國地圖中明確標出。
不過,1975年南越解放后,越南領導人馬上稱西沙、南沙應屬本國,并辯稱當年的說法只是爭取中國援助的權宜之計。南海處于重要國際航道上,風云激蕩的世界形勢總是影響那里的島嶼爭奪和控制。
1961年美國在南越發起“特種戰爭”,其海軍控制了南中國海大部。
當年到過西沙永興島的老一代軍人回憶,他們經常看到美國戰機盤旋挑釁,飄著星條旗的航空母艦編隊也常到旁邊游弋示威。海空力量還很弱的解放軍面對這種威脅,采取了不退縮、也不惹事的方針,堅守了西沙前沿島嶼,已算是很不容易。
擁有世界最強海空力量的美軍在南中國海橫行,南越偽軍靠其掩護又擴大了對南沙島嶼的控制,對美結盟的菲律賓則乘機占據了中業島等南沙東部幾島。
臺灣當局也派出軍事顧問團和飛機(包括著名的“黑蝙蝠中隊”)到南越,幫助西貢偽政權作戰(說蔣介石協助大陸保衛西沙純屬胡編)。
可以說,越南戰爭又給了美國盟友狐假虎威侵占南海島嶼一次機會,加大了中國收復南海權益的難度。
4.“虎”撤后打“狗”,抓住機遇控制西沙
中國支持下的越南人民長期抗戰,使陷泥潭的美國被迫從1969年開始逐步撤軍。毛澤東敏銳看到了這一形勢變化,于1970年指示要在適當的機會把盤踞西沙群島的南越偽軍趕走。
1973年1月,美國在巴黎協定上簽字,隨即從南越撤軍,并在國際舞臺上采取“聯中抗蘇”,中國在南海行動有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70年代初,中國方面在西沙永興島開始建設碼頭,準備增加南海艦隊的力量。不過因“文革”干擾,多數艦艇因失修和故障不能出航,航空兵也缺乏戰備。
當時中方的預案,是以“群眾斗爭”的方式將西沙南越偽軍擠趕出去。后來西沙海戰前在第一線斗爭的不是軍人而是民兵,就是因他們作為老百姓屬于“群眾”。
湊巧的是,已經風雨飄搖的南越偽政權于1974年1月派軍艦到西沙擴大占領并尋釁。
后來西貢政權的檔案和流亡美國的南越海軍將領在回憶錄中道出了原因,他們此時到西沙挑釁的原因有二點:一是認為自己得到十幾艘美軍留下的千噸級戰艦,比中國南海艦隊還占有優勢;二是想把美國拖下水,意思是“中國打我了,你不能不管”,想讓美軍重返越南。
隨后的事實證明,毛澤東為首的中國領導人在戰略判斷上是高超的,此時美國想拉中國對抗蘇聯是其主要利益,照顧南越盟友是次要利益,不會因小失大而干預西沙戰事。南越當局打錯了算盤,可以說正好撞到了中國的槍口上。
1974年1月15日,南越海軍編隊抵達西沙永樂群島,驅趕并開炮威嚇中國漁輪。1月17日南越軍隊又從珊瑚島出發侵占甘泉島、金銀島,同上島的中國民兵發生沖突。
得知這一情況后,中國海軍編隊駛抵西沙甘泉附近海域,同南越艦只形成對峙。1月18日,周恩來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6人小組指揮作戰,經毛澤東同意,由葉劍英、鄧小平指揮。
資料圖:1974年,在西沙自衛反擊作戰中榮立一等功的民兵班長吳先鋒。
1月19日,想尋釁的南越海軍先向中國海軍開炮,中方堅決還擊,擊沉南越護航艦一艘,其余三艦帶傷逃竄。第二天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和民兵協同,一舉收復珊瑚、甘泉、金銀三島,至此完全控制了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的軍事沖突由南越當局引發,卻帶來與他們預料相反的結果。這一仗卻有令人遺憾之處,那便是對付世界上三流的南越海軍,解放軍還要“小艇打大艦”,可見家底太差,是靠英勇精神取勝。
戰后有作家到海軍基地寫作,就感慨說“抗美援朝是武松打虎,這次可是武松打狗”。南越當局最愚蠢之處在于擺錯了主奴關系,因為從來是主子讓走狗為自己賣力,哪有主子為走狗服務之理?
中國領導人選好美國想拋棄南越這只走狗并想拉攏中國之時,取得西沙自衛反擊戰的勝利。事后看來,若不抓住這一機會完全奪回西沙,第二年南越政權崩潰后南海就可能出現更復雜的局面。
資料圖:西沙永興島,如今已建有機場。
5.爭奪南沙棋差一步,終于爭到七個礁盤
歷史的機會,往往是稍縱即逝。
西沙海戰第二年南越政權迅速崩潰,1975年4月越南人民軍南下占領西貢,同時又登陸占領了南越偽軍原先占領的南沙六島。
在這一短暫過程中,中國方面沒有及時做出反應,錯過了一個重要機會。究其原因,一是南海艦隊力量仍很弱,二是國內“文革”動亂影響了注意力。
越南統一后馬上宣稱“黃沙群島”、“長沙群島”(即對中國西沙、南沙群島的稱呼)擁有主權,嚴重破壞了中越過去原本友好的關系。越方提出的所謂“歷史依據”,一是法國曾占領當地,二是聲稱對南越政權有“法理繼承”權。
其實按照國際法,獨立的殖民地國家根本無權繼承原宗主國的侵略遺產。當年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聲明中又一直稱保大政權、南越各屆政權都是“完全不能代表越南的傀儡政權”,對自己都否認其合法的“偽政權”的東西怎么能合法繼承?
看到南海局勢復雜化,馬來西亞也從1978年起陸續進占了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因曾母盆地探明的石油儲量最豐富,馬來西亞又成為在該海域開采石油、獲取資源最多的國家。
隨后,文萊也非法控制本屬中國的3000平方公里的傳統海域,并聲稱對南沙群島西南端的南通礁擁有主權。越南統一后擴大對南沙島礁的占領,又是利用了中蘇對立。
越南向蘇聯提供了南海西側的金蘭灣作為基地,蘇軍太平洋艦隊進入南海并協助越軍,這就對海空軍裝備技術嚴重落后的中國形成技術優勢。中國政府雖然一直發表聲明和抗議,申明了在南沙群島的主權,卻很難到那里以實力維權,甚至西沙都受到威脅。
1979年中國對越南實施自衛還擊作戰時,戰場只限于陸地邊界。后來我曾訪問過當時任軍委秘書長的老前輩耿飚,當時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他說除了北線(即中蘇邊境)防衛,就是西沙可能遭蘇越海軍的攻擊。為此,他曾主張在西沙永興島修建機場并做了其他戰備。
1982年以后,中蘇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美國在戰略上也大力拉攏中國,這使中國在80年代后期又有了一個在南海擴大維權力度的機遇。當時解放軍正進入一個大力壓縮軍費的“忍耐”期,海空軍力量仍未得到太大增強,仍然于1988年1月進入南沙群島控制礁盤,并開始建立“高腳屋”式的住所。
看到中國海軍南下,想全面壟斷那里資源的越南于3 月14 日派船到達赤瓜礁,企圖驅趕中國人員并首先開槍,引發了中方反擊。
當時解放軍飛機的作戰半徑還遠不能到達南沙,海軍官兵卻以無畏精神奮戰,加上綜合國力占優勢,使對方未敢出動戰機并退縮,這次小規模海戰獲勝,中方才能在南沙六個礁盤上設點。
1992年美國從菲律賓撤軍,過去依仗其勢力的菲海軍失去靠山。1994年12月,中國漁政船進駐了美濟礁,隨即又堅決粉碎了菲方驅走中方人員的企圖。
這樣,中國在南沙終于控制了七個礁盤,過去的言辭抗議變成了實際的軍事存在,這是在南海維權的一個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
6.國力增強,維權有利
“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已成世界的主旋律,以武力改變領土現狀的辦法已難以讓國際上普遍接受,南海島礁被多國分占的形勢也固化成為僵局。
幾十年來,東沙群島主島由臺灣當局控制,西沙群島完全由解放軍控制,中沙群島因系水下暗礁還無人居住,南沙群島及其海域則一直處于被“五國六方”(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及中國臺灣)分別控制并聲稱擁有主權。
面對新的國際大氣候,2002年11月中國同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就和平解決爭議、開展南海合作達成共識。
不過,在各方爭議最大的南沙群島,“菲律賓入侵最早,越南所占最多(共29個島礁)、馬來西亞所占最肥”這一歷史形成的局面一直未能打破。
美國、日本、印度為制約中國崛起,又積極插手南海爭端,造成這一海域的矛盾更加復雜化。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面向世界,對外貿依存度也日益提升。2009年出口額超過國內產值的30%,國內所需的半數以上石油和鐵礦石又需要進口,其中多數要通過南海航道,維護這一海域的和平安全對中國經濟發展又至關重要。
這樣,中國在南海就面臨一個矛盾——保護航道需要“維穩”,保護資源又要“維權”。
想解決這一“兩難”問題,關鍵還在于增強國家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
進入21世紀后,中國以經濟科技水平大幅增強為基礎,新建造的眾多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具備了遠海作戰能力,過去最大的弱項即缺乏空中掩護問題,也因新型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列裝以及西沙永興島機場擴建而得到解決,如今解放軍殲擊機的活動半徑已控制南海大部分爭議區。
過去艦、機對南沙“夠不著”、“去不了”的問題不僅已得到解決,中國艦、機的數量和性能也比南海周邊其他國家遠占優勢,那里的戰略力量對比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已有了根本改變。
由于有日益增強的軍事力量作為后盾,近年來中國在南海維權力度不斷加大。過去中國漁船進入南沙、中沙海域經常受到菲律賓、越南海軍艦艇的抓捕和無理罰款,如今中國新裝備的大噸位海監、漁政船已大批進入那里不斷巡弋,完全壓倒了侵權者的氣焰。
例如2012年4月菲律賓巡邏艦還想像過去那樣在黃巖島海面抓扣中國漁船,從1000公里外巡航到此的國內海監船馬上趕到現場,迫使菲方艦船退走。
如今黃巖島海域已由中國公務船巡行,得到有力保護的中國漁船能在更廣闊的海域安全展開作業。中國的石油勘探船也已經南下開鉆,海監船并在南沙對“九段線”內的他國勘探船實施了驅趕,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行動。
近兩年來南海出現糾紛增多,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是中國“軟弱受欺”(多數人是不了解實情所致),實際上主要原因是我國擴展維權引發侵權者恐慌而出現的反彈。
當然,美國和日本、印度也插手南海,無疑鼓勵了南海周邊一些國家來叫板。不過,了解南海局勢演變的人都能看出,隨著中國的國力不斷增強,在那里維權范圍和力度都在不斷增長,而且時間對中國更有利。
過去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所處的被動局面,歸根結底是國家的落后造成。如今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改變了南海周邊各國的海空力量對比。
當然,中國一直希望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對南海的爭議也是如此。由于能戰方能言和,強國才有強有力的話語權,我國在今后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也將會為在南海取得有利地位提供最好的保證。
據《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號
編輯:王家樂
關鍵詞:維權;1950年;1975年;南威島;中業島
網上旅游服務投訴翻倍增,行業標準空白維權難;
2015-10-27 10:34:00
2015-10-21 20:26:00
面對家長“維權過度”的現實,學校應挺身而出,在嚴格師德師風建設的同時,引導家長從錙銖必較的“維權”轉向腳踏實地的“促教”之路。在面對“維權過度”的現實遭遇中,學校應挺身而出,充分發揮管理智慧,在嚴格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培訓的同時,引導家長從錙銖必較的“維權”轉向腳踏實地的“促教”之路。
2015-09-28 09:10:52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