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總則草案。修改民法總則草案是本屆人大會議的一大亮點。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在充分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后,民法總則草案刪除了“救助人因重大過失造成受助人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的規定,改為“因自愿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條修改,可謂充分聽取了代表的意見,充分反映了民眾的心生。相信,有了法律撐腰,見義勇為者的底氣將更加足、腰板將更加硬。
見義勇為者,有勇更有為。遇到不平之事出手相助,需要勇氣;遇到他人有困難相助,需要愛心。勇氣與愛心,均是需要大力弘揚和稱贊的高貴品德。但凡敢于見義勇為者,皆是一身正氣、滿腔熱情。
然而,冷靜分析,見義勇為,其實是一種純粹的利他行為。遇到困難的是別人、需要幫助的人可能與你毫不相干,你要出手相助,需要付出體力、愛心、金錢甚至是相當大的代價。當然,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但如果你因為救人心切或者措施不當,意外傷害了被救助者,對方要求你承擔責任,你還會感到快樂嗎?如果你為見義勇為付出了意料外的代價,今后遇到同類事件,你還會不假思索出手相救嗎?旁人看到你的遭遇后,遇到此類事件,是選擇出手相助還是明哲保身?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因為看到了反面的例子,于是就會有人心寒了,在心里默默對自己說:還是少管閑事吧。倘若這個社會真到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地步,你不幫人,別人也不幫你。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越來越隔絕,那真的就像《冰雪奇緣》里演的那樣:冷漠造就了失控的魔法,將整個世界覆蓋上了厚厚的冰雪。一個沒有愛、沒有友善、沒有互助的社會,該是多么可怕。
人類需要愛,需要互助。從原始社會開始,我們的先祖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與自然搏斗,人類才得以繁衍。高度文明的社會,更需要真善美來夯實根基。為此,我們要大力倡導見義勇為精神,不能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不能讓見義勇為者負重前行。而培育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的社會風尚,制度保障必不可少。此次修改的民法總則草案,刪除的雖然只是一句話,但民主進程卻邁開了一大步。有了“法律撐腰”,期待更多的人,能夠“路見不平一聲吼”!(央廣評論員曹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