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開通儀式(央廣網發 圖片由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提供)
央廣網重慶7月16日消息(記者陳鵬)15日上午,為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規范在線庭審的要求,重慶市首批“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在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正式開通運行。
據了解,此次開通的“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是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聯合重慶市銀行業協會共同開啟,首批開通的三家銀行為重慶銀行、華夏銀行重慶分行以及光大銀行重慶分行。
“庭審專區”開通后,現場開庭審理了三起案件。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線庭審具有時間短、成本小、效率高等優點,承辦案件法官在法庭與在“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的金融機構代理人以及其他當事人,即時聯線、互聯互通。通過設置在“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的兩個高清攝像頭,可以清楚的看見金融機構的當事人和實時展示的證據,并完全實現了聲音和圖像的高度同步,法官與各方當事人之間,都能實現如同在同一法庭上順暢互動。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庭審在線上有條不紊進行。整個過程聲音清晰,畫面流暢,程序規范。
華夏銀行重慶分行風險總監劉克忠表示,和傳統的訴訟方式不同,法院采用這種“線上開庭”更加安全、更加方便的方式非常好,減少了當事人雙方的跑累,解放了人力,同時在“庭審專區”旁聽庭審,讓銀行員工足不出戶就能上一堂生動的法治課,普法的效果更好、效率更優。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時保障了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等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
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裘曉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給以線下為主的司法模式帶來挑戰,中國各地法院廣泛推行在線開庭和調解的審判模式,為當事人參與訴訟提供便利。但實踐中發現,在線審判這一新模式受訴訟參與人主客觀因素限制,存在粗放化、不規范的問題。此次開通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是人民法院和重慶市銀行業協會共同規范在線審判的有益嘗試。
重慶市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成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進一步深化“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的實際運用,充分發揮智慧法院、智慧金融建設成果對金融糾紛多元化解的積極作用,下一步,重慶市銀行業協會與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準備開展“金融云調解”的相關工作。“金融云調解”利用云技術智能手段,以“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為依托,可在銀行的庭審專區進行在線調解,調解成功后可以在線簽署調解協議,并可通過配置的訴服一體機打印帶電子簽章的調解書。“金融云調解”能夠方便人民法院對銀行業協會調解工作的指導,及時把握調解時機,增強協會調解的權威性,是金融糾紛多元化解的重要創新舉措。
據悉,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2019年網上立案率達80%,并在全市基層法院中率先與市銀行業協會簽訂《訴訟文書電子送達合作協議》,將自貿區范圍內的銀行等40余家金融機構納入電子送達范圍,目前共完成電子送達5700余次。在實現網上立案、網上送達后,通過深入推進金融云法庭建設,已經真正構建起了“云立案、云送達、云審理”的一體化在線訴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