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7月15日消息(記者吳新偉)在今日重慶市政府高溫汛期災害防治新聞發布會上,該市水利局副局長謝飛介紹,據預測,7—9月重慶總體呈洪旱并存、洪旱交替趨勢,西部、西南部、東南部暴雨洪澇偏重,瓊江、綦江、普里河、梅溪河、阿蓬江、酉水河等可能發生超警戒以上洪水,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支流出現過境洪水概率較高,可能發生較重伏秋旱。

  今年以來,受區域暴雨影響,全市共有100條次河流出現超警戒、超保證水位洪水;1163條次中小河流出現明顯漲水過程。烏江、長江流域均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綦江五岔站出現1940年建站以來最大洪水、今年重慶首發超標洪水,綦江、石柱、開州、酉陽、黔江等地發生了嚴重洪澇災害。

  針對近期暴雨洪水災害,市水利局先后啟動2次Ⅳ級、4次Ⅲ級洪澇災害應急響應,發布水情預警信息24次,加強烏江、長江、嘉陵江流域梯級聯合調度,發布調度令25個,努力減輕重慶沿江地區防洪壓力。派出109個專家工作組,趕赴綦江、開州、巫溪、武隆、酉陽等地幫助指導防御調度,協助開展抗洪搶險工作。

  6月22日,市水文監測總站提前8小時發出綦江洪水紅色預警,之后在各級黨委政府、應急隊伍、社區干部的逐戶預警下,綦江區在洪峰到來前,緊急疏散轉移10萬余人,無一人傷亡。同日,烏江出現今年1號洪水,水文監測數據提前預報彭水站、武隆站將超過警戒水位。市水利局組織多部門會商決策應對措施。積極爭取長江委支持,協調貴州省水利廳調度,通過攔削錯洪峰,成功實現彭水城區低洼地帶群眾少轉移,武隆城區低洼地帶群眾不轉移的目標,減少了群眾財產損失。

  謝飛表示,市水利局將認真履行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抗洪搶險技術支撐“三項職責”,抓實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防范,提前做好抗御干旱準備。及時派出工作組和水利專家,加強對區縣洪旱災害防范應對的指導,為抗洪搶險提供技術支撐,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