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4月7日消息(記者吳新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昨揭曉,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等全國20個項目入圍終評。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介紹,石佛寺遺址位于重慶江津區長江北岸半山處,是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寺廟遺址。2016年至2019年,以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目的,重慶文化遺產研究院對石佛寺遺址開展主動性考古調查和發掘,調查范圍2平方公里,發掘面積共計4600平方米,清理建筑基址、墓葬、摩崖造像、摩崖題刻等50余座,出土各類文物標本900余件。
據了解,考古現場有10余塊天然巨石分布在遺址各個區域。寺廟依山就勢,依托巨石營建建筑,是該遺址的最大特色。以5號巨石為例,其周身雕刻有水月觀音等晚唐五代造像、450余尊羅漢等南宋造像、九龍浴太子等明代造像。其中,水月觀音線條流暢、細膩傳神,被專家譽為“我國十世紀保存最好、雕刻最精美、技藝最復雜的水月觀音造像之一”。
市文遺研究院表示,石佛寺遺址是我國古代山水寺院園林景觀的優秀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是西南地區近年來歷史時期考古的重大發現之一。
據悉,目前,該遺址考古工作站已有序復工,遺址出土的文物標本也已基本修復完成,為今后合理利用打下了基礎。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昨披露,此次入圍終評項目包括陜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浙江義烏橋頭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