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14日上午開啟。(央廣網記者官文清 攝)
央廣網廣州1月14日消息(記者鄭澍 王雪薇 官文清 何偉奇))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14日上午開啟。“代表通道”是這兩年來人大會議形式創新的一個重要載體。今年大會“代表通道”增至兩場,每場6人,共計12人,參與的代表既有韶關、揭陽、湛江三位地市主要負責人,也包括來自企業、高校、基層村居的代表。
醫改一直是老百姓比較關注的話題。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袁勇建議,在藥品的制造領域和流通領域,應該加強國家監管。通過醫藥、醫保跟醫療三家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真正使藥品價格降下來,讓醫藥這一塊的改革能夠落在實處,能夠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
“有30多個事項可以實現網上辦理。比如少數民族大學生辦理資助資金、高齡老人津貼、殘疾人證件和補貼申請等業務,我們山區的老百姓不需要跑幾十公里路途,只需要在家里用手機就可以辦理。”中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委員會委員、副書記、縣長、黨組書記馮紅云代表點贊數字政府建設,她建議,再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的扶持力度,把政務服務一體機在少數民族地區實現鎮、村(社區)的全覆蓋,讓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享受到“數字政府”服務帶來的便利。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14日上午開啟。(央廣網記者官文清 攝)
記者觀察,除了民生領域,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工匠精神都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熱點。廣東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院長嵇世山代表建議,新型研發機構是完成產學研深度融合非常有效的組織形式,但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還需要大力加強。
“傳統手工業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歷史沉淀。”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富大陶瓷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黃志超在回答央廣記者提問時指出,傳統手工業對于解決農村轉移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建議,“特別是鼓勵引導高校的工業設計與傳統產業相結合,讓傳統手工業的產品更加符合現代生活需求和審美標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產品利潤,幫助農村轉移勞動力增收致富,帶動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