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月10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趙雪峰)1月9日,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目前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2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與此同時,2019年廣州全面啟動碧道試點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113.66公里的多種類型碧道試點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據了解,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黑臭水體有147條之多,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治理任務之重可見一斑。為此,廣州把水環境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以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創新思路舉措,完善體制機制,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水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8年7月以來,廣州印發市總河長第1、2、3、4、5、6號,下達剿滅黑臭水體、網格化治水、排水單元達標攻堅、國考斷面達標等任務,發起黑臭水體剿滅戰總攻令,高位推動治水,基本形成了全市全民動員、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的工作局面。
2019年以來,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經第三方第一輪復核評估,已基本實現消除黑臭,車陂涌、雙崗涌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8個國考斷面和2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其中鴉崗斷面從2018年的劣Ⅴ類水到2019穩定達到Ⅳ水;流溪河流域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46條減少到16條,污染物氨氮排放總量削減了79%……
統計部門民調結果顯示,廣州市民認為工作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廣州還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2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獲評“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整治示范城市”;廣東省河長辦首次公布的全省2018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中,廣州獲得“優秀”等次。
據悉,今年廣州還將高質量推進碧道建設。廣州市河長辦表示,在已有925公里濱水綠道基礎上,通過消除阻斷點、修復破損路面、完善安全設施等工作,達到基本標準碧道要求。此外,還繼續挖掘碧道建設潛力,將碧道建設作為黑臭水體治理模式的升級版,充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果,在164條已整治的黑臭河涌兩岸恢復人行通道及綠化,建設192公里基本標準的都市型碧道,鞏固治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