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月3日消息(記者夏震宇 通訊員黃磊)近年來,隨著自駕游和自助游的日漸增多,租車出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然而,由于承租人居住地與租賃車輛所屬地,或交通違法發生地相隔甚遠,處理租車后產生的交通違法將大費周折。這不僅給承租人多地奔波處理增加了租賃成本,而且也給租賃企業增加了不少經營成本。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方便承租人、租賃企業及時處理租賃汽車交通違法。1月3日起,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門將推出租賃汽車交通違法處理便利措施:
一是對于已注冊為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單位用戶的租賃企業,將租賃合同信息寫入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后,承租人以及備案的臨時駕駛人,可通過“交管12123”APP自助處理“電子警察”(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攝錄的交通違法記錄,并繳納罰款;到車輛登記地或違法行為發生地公安交管部門接受處理的,無需再出示租賃車輛行駛證。
二是對于租賃合同信息已經寫入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的車輛,合同期止超過三十日,承租人仍未處理交通違法的,租賃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向公安交管部門提出申請,并經審核通過后,可以將租賃車輛名下交通違法行為轉移至承租人名下,該違法行為不再影響租賃汽車的違法狀態。同時,如承租人對轉移交通違法有異議,可通過“交管12123”APP提出申訴。
據天津公安交管部門介紹,天津市具有汽車租賃經營資質的企業如想開通此項服務,首先需要攜帶“租賃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或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原件”、“委托書(法人簽字,加蓋公章)”、“委托代理人身份證原件”到公安交管部門市車管所或車管分所進行用戶注冊或變更用戶類別,成為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單位用戶后,租賃企業即可將注冊或變更后簽訂的小型載客汽車租賃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始24小時內通過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進行上傳備案。屆時,租賃企業可及時查詢所屬車輛交通違法信息,進行安全警示和車輛監管。承租人也可通過注冊并使用“交管12123”APP,查看自己的租賃合同信息,以及處理租賃期間車輛產生的交通違法記錄。目前,能通過網上途徑處理交通違法的主要是短時租(租賃期限最多30天)和分時租(租賃期限最多2天)這兩類租賃車輛。而對于租期長達半年、一年的長租車輛,暫時還無法使用這種線上處理方式。
公安交管部門表示,此次推出的租賃汽車交通違法處理便利措施,是天津市深入推進公安部“放管服”改革的又一大措施,是持續推進交通違法處理“網上辦、自助辦”,以及互聯網處理交通違法適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通過“交管12123”手機APP以及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處理交通違法記錄,能夠有效節省市民群眾的出行成本和交管業務窗口等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