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2月26日消息(記者夏震宇)12月26日,我國首個海洋油氣生產裝備智能制造基地在天津港保稅區正式開工建設。作為我國規劃建設的首個海洋油氣生產裝備智能制造基地,該基地由中國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投資、建設和運營。基地規劃面積57.51萬平方米,碼頭岸線長度1631米,設計產能約為7.1萬結構噸/年。總建設共分兩期,一期工程預計于2021年9月建成投產,全部工程預計將在2022年底完工投產。
據了解,該基地將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先期完成3條自動化海工生產線、1個智能立體倉庫的建設,實現板材切割下料、單層甲板片及工藝管線車間預制、中小件物料存儲等生產環節的自動化升級,并以點帶面逐步推動全生產鏈條的智能化落地。未來,該基地將按照“保障北方能源基地,輻射東亞、北亞地區”的區域定位,重點發展油氣生產平臺及上部模塊、FPSO模塊、LNG模塊等高端海工產品,并逐步成為集海洋工程產品智能制造、油氣田運維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術原始創新研發平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海油工程將與行業內的優勢資源積極對接,針對智能制造的關鍵核心技術展開自主攻關和聯合攻關,進而實現整個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天津市乃至全國的海洋油氣生產裝備制造行業不斷向高端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提升我國海洋油氣生產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從“海工制造”到“海工智造”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