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5月4日消息(記者王偉)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南海深潛科考任務目前正在進行,來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的9位科學家,連續搭乘蛟龍號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這也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系統觀察和取樣。
據了解,4月26日至30日的5天中,蛟龍號實施了4次密集下潛。石學法研究員與楊剛高級工程師分別于4月29日、30日連續兩天搭乘蛟龍號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
蛟龍號在南海中部海山鏈區珍貝海山的深潛科考,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和取樣。4月29日,蛟龍號從2930米的海山下部開始爬坡作業,垂直爬升660米至2270米的高度,海底作業時間5小時35分鐘;4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沿珍貝海山南坡向山頂行進,最大潛深1101米,垂直爬升773米至328米高度,海底作業6小時28分鐘。
連續兩天蛟龍號的攀爬高度接近1500米,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比較系統地獲取了玄武巖樣品、沉積物樣品以及近底海水和生物樣品。這些樣品展示了珍貝海山上部的巖石特征和生物多樣性特征,對開展新生代南海海山鏈成因、南海構造演化,以及南海生物多樣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未來幾天內海洋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還將在南海東北部海域開展深潛科考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