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八年安全度夏 江蘇提出太湖治理新目標
2015-12-01 17:02: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南京12月1日消息(記者景明)“今年1-10月,太湖水質為IV類,主要污染物指標氨氮、總磷、總氮同比分別下降11.8%、3.3%、7.6%,均達到國控指標,15條主要入湖河流全部消除V類,太湖連續第八年安全度夏。”
在近日召開的“太湖治理工作媒體座談會”上,江蘇省太湖辦副主任張利民通報了這組令人欣慰的數據。這也意味著,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太湖藍藻在2007年爆發后,每年雖有局部發生,但再未能縱橫肆虐。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太湖治理國家總體方案近期目標完成之年,來自江蘇省太湖辦和省環保廳的數據顯示,經過八年高強度的治理,太湖水質已明顯改善,持續向好,富營養化程度由中度變為輕度。
“今年安全度夏期間,太湖藍藻發生強度有所波動,聚集面積、平均藻密度同比相對偏高。”
其實,8年來,或是風平浪靜,或是有驚無險,太湖藍藻泛濫的威脅一直都在。為了守住“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的“兩個確保”的工作底線,江蘇省太湖辦協同環保、住建、水利、農業等部門及流域地方政府一直保持了“露頭就打”的強勢姿態:
8年來,全面落實監測預警、調水引流、藍藻打撈、生態清淤、湖泛防控等安全度夏應急防控機制。累計清淤土方3600萬方,打撈藍藻800多萬噸,從長江調水179億立方。為了保障飲用水安全底線,太湖流域13個縣以上城市中,12個城市已經建成了第二水源,21座水廠實現了深度處理。
江蘇在治太工作中不僅著眼于應急防控等治標之策,近年來太湖水質持續改善,治太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還在于,聚焦控源截污、開展生態修復、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并倒逼流域經濟結構調整。
在“問題在湖里,根子在岸上”、“治湖先治河”等一系列共識的基礎上,江蘇治太有關部門通過污染科學普查,明確了工業點源排放、農業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水等三大主要污染來源及其比例,一系列問題導向,精準治太的舉措漸次展開。
截至2014年底,江蘇省在太湖流域關閉化工、印染、電鍍等企業5300余家,關停遷移畜禽養殖場2000多家,拆除圍網養殖36萬畝。并建成了1200多萬平方米的氮磷生態攔截系統。流域16個市縣建成了國家生態市縣,太湖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城市群。
此外,作為一項治太工作的制度貢獻,江蘇在全國首創了“河長制”,由省市領導共同擔任入湖河流的“雙河長”,并創新政策舉措,推行了環境資源區域補償、生態補償、綠色信貸、藍藻資源化利用項目扶持等一系列成熟的做法。
“把太湖治理好對江蘇、對全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江蘇省太湖辦副主任張利民坦陳,太湖流域用占全國0.2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2.44%的人口,創造了6.3%的經濟總量。由于環境容量有限,治太工作仍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
“太湖治理邊際效應逐步顯現,主要水質指標改善幅度趨窄,入湖河流總磷總氮不能得到完全控制,成為影響湖體水質進一步改善的‘短板’;此外,湖體‘藻型生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情況下,一旦遇到適宜外部條件太湖仍然可能出現大面積藍藻聚集,甚至發生湖泛;少數污水處理廠排水不達標;藍藻資源化利用市場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經濟下行壓力大,地方治太投入受影響等都將長期影響治太最終目標的實現。”
張利民表示,從宏觀上,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為治太指明了前進方向;《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治太樹立了目標導向;新環保法為治太提供了制度保障。治太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十三五”即將開啟之際,江蘇自加壓力,為治太工作設定了新的目標:
“‘十三五’治太將實現更高水平的‘兩個確保’即全流域安全供水向優質供水轉變,從根本上消除大面積發生湖泛的隱患,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圓滿完成國家考核目標,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江蘇
針對過度輸液的現象,日前,江蘇省出臺了新規,要求到2016年底前,除兒童醫院外,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2015-12-01 13:05:00
11月29日,2015足協杯正式落下帷幕。江蘇舜天兩回合以1-0擊敗申花,捧得隊史首個足協杯冠軍獎杯。收獲冠軍的同時,舜天將士也賺得盆滿缽滿。算上主贊助商蘇寧追加的1000萬獎金,
2015-11-30 11:28:00
2015年11月29日,江蘇南通某醫院在南通體育會展中心舉辦千人孕婦瑜伽“孕”動會。
2015-11-30 06:2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