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3月27日消息(記者邱櫟藝)3月26日,以“會客全球 展鏈世界”為主題的產業功能區高品質會客廳專場在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的亞蓉歐國家(商品)館舉行,這也是2021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首場活動。

  當天,涵蓋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的新場景新產品清單會正式“出爐”,釋放出300個成都未來的發展機遇。其中,青白江區發布20個新場景、新產品。

▲活動現場

  建設國際化高品質會客廳

  據了解,此次活動“落子”亞蓉歐國家(商品)館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亞蓉歐國家(商品)館簽約33個館,法國館、意大利館、德國館等18個館已開館,搭建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品展銷、體驗及文化交流的開放型雙向交流平臺。匯聚了各類優質商業要素和產業資源的亞蓉歐國家(商品)館,已成為成都國際化的高品質會客廳。

  此外,活動選擇在成都國際鐵路港舉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中歐班列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當前,中歐班列作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成果,是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沿線國家貿易暢通的重要載體。從青白江始發的成都中歐班列運行8年以來,從有效補充海洋運輸方式到帶動貿易、產業新格局的形成,逐步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為對外開放帶來新動力。

  “成都中歐班列大大提升了成都與沿線各國之間的交通便利性,有利于加快城市商品要素流動,形成產業集聚和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提升城市對外開放水平。同時,也是成都實施‘場景營城’的重要載體,將有力推動全市更多的新場景、新產品涌現。”該區港工委副書記、區港管委副主任雷庭表示。

▲“我的田園”場景

  新場景可見可觸可感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青白江區涌現的新場景、新產品并不拘泥于具體的行業類別,而是高度整合、促進資源要素跨領域流動,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趨勢。

  據悉,近年來該區結合資源稟賦優勢,全面梳理消費提檔升級、供應鏈管理、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應用場景,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亞蓉歐商品館集群、我的田園等重點場景,推進政務數據共享開放、智慧政務、智慧社區、“城市大腦”等建設。這些新場景、新產品的應用已逐漸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可見可觸可感。

  走進青白江區大同街道金同華庭小區,可以看到,小區出入口都設置了人臉識別、車輛識別、體溫感知等智能設施,實現了對人員、車輛的智能化管理。春節期間,小區返鄉居民通過二維碼可自主申報行程,實現了疫情防控“線上線下”“人工智能”雙結合。“通過小區的智能防疫平臺,社區能提前精準掌握返鄉人員行程動態,降低了排查難度。”該小區管理人員透露,小區智慧平臺還創新設置了困難大家幫、就業服務、投訴報修等功能模塊,配備了具備健康監測和一鍵報警功能的智能手表,實現了緊急情況快速發現、高效處置。

  在消費新場景應用上,青白江區也不止有亞蓉歐國家(商品)館這一張名片,還有依托鳳凰湖、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廂天府文化古鎮等項目打造出的青白江旅游消費新場景。3月,鳳凰湖的櫻花盛開,成了成都網紅打卡地,游客不僅可暢游于絢爛花海,還可參與到花朝節等一系列活動中。

  正在加快建設的城廂天府文化古鎮,重點發展“文、旅、商、城”四個方面,打造以風貌修復、文化活化、輕度假、商業配套、生態修復為主的國家4A級景區,已吸引先鋒書店、新星星藝術中心、假日酒店等項目落戶。

▲亞蓉歐國家(商品)館

  通過發展新經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近年來,青白江區通過發展新經濟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同時,將發展新經濟與“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緊密結合,為市場主體創造蓬勃發展的新機會,為青年人才搭建筑夢圓夢的新舞臺。

  蓉歐新經濟雙創園,就是青白江區著力打造的雙創平臺提能增效新場景。該園區于去年7月開園,現已成功吸引壹云科技等26家新經濟企業入駐,退役軍人孵化園、區社會組織孵化園、大學生(青年)創業園也相繼落戶于此。

  據了解,與傳統的創業園區相比,蓉歐新經濟雙創園專注于培育、扶持新經濟中小微企業,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

  在積微物聯線下成都達海產業園庫房,行吊正在吊裝重約10噸的鋼卷,此時控制室里的實時管控大屏上顯示著行吊所在的精確位置、貨物移動速度、預計完成吊裝時間等信息。

  這是積微物聯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全鏈物聯、全程管控、全息共享”的物資精準定位平臺,通過三維建模技術,對倉庫各項元素建模,真實還原倉庫現場全景。

  作為青白江區新經濟代表企業,積微物聯緊抓市場機遇,充分借助自身的技術優勢,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增加積微數碼倉、智能門崗、智能加工等一系列新場景、新產品的應用,為園區裝上“智慧大腦”,全面提升園區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開啟智慧園區新時代。

  青白江區經科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聯合區內院校和技術創新型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在特定空間載體中聚力營造能代表我區智能生產、智慧生活的城市新經濟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