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6日消息(記者孫冰潔)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波及各行各業,隨著疫情防控釋放出積極信號,連日來各部門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企業復工復產有序展開。但對于家政行業來說,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從業人員免不了與人密切接觸,其復工之路更為艱難。如何渡過難關,是家政業及從業人員亟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春節過后本是家政業務的高峰期,如今受疫情影響,需求量呈現“斷崖式”下跌,復工之路困難重重。“因為疫情,我們有4500多個阿姨沒有復工,超過100個職能崗位的人和經紀人無法準時返回工作崗位,最長的在家超過了1個月,疫情如果持續3個月,加上1月份的淡季,預計經濟損失會超過1800萬元。”家政企業“阿姨來了”創始人周袁紅告訴記者。
“阿姨來了”公司成立于2007年,員工610人,80%為外地員工,在全國主要大城市擁有90家門店。在冊家政員23萬人,其中7%是湖北籍。過去一年公司正處于上升階段,年安置上崗的家政員多達3萬人次,2019年創造的勞務產值12億元,中介費收入近億元。
受疫情影響,近日58到家也推遲了赴美IPO進程,到家集團CEO陳小華公開表示,如今業務幾乎無法開展。他判斷,若疫情持續影響兩三個月,家政行業規模或僅存原來的10%到20%。
與餐飲行業可以暫時轉型做外賣或將員工外包不同,“人”是家政行業的核心資產,行業屬性決定其業務必須進行線下交付,且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這使得疫情對行業的沖擊遠超餐飲行業。
據記者從上海家政服務行業協會了解,截至2月20日,協會下屬的510家會員單位,累計申報復工企業58家,復工率僅為11.31%。
由于大部分家政員在滬無居住證,不符合嚴控疫情中的相關要求,從而直接影響了復工進度。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上海家政行業的預測復工率為:2月20日至3月15日在20%左右;3月16日至4月30日,力爭達到60%。如疫情解除,所有限制緩解,預計在兩周左右將迎來行業全面復工,復工率可達到80%左右。
目前家政行業復工主要受限于客觀的交通通行、門店開放、居民社區進入管控等情況,部分復工企業均以線上業務為主,入戶服務量驟減,轉型探索企業保潔消毒等。有企業開發出了可動態追溯家政人員健康狀況的智能系統,也有企業完成了服務內容的“微轉型”,在家庭之外的“公共空間”找到了新方向。
另一方面,隨著分區分級精準防控開始陸續展開,各行業相繼復工復產,各大中小城市對家政員的需求也開始上升,特別是有老人、小孩需要照料的家庭,對家政的需求更加迫切。
“家政服務需要家政員進入消費者家庭,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對安全的要求更高。”為助力家政行業有序復工,在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表示,商務部積極支持家政服務業在遵守“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復工。目前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組織行業協會制定發布了家政服務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提出家政服務人員應按要求進行隔離、登記、持證上崗等多項服務規范,為疫情防控期間家政服務企業的運營提供了指引。同時,布置地方商務部門為家政企業協調提供防護用品,協助提供隔離場所,協助落實相關支持政策。
此外,冼國義還表示,商務部正在研究為消費者提供家政服務員相關健康情況的查詢服務。這一查詢服務將基于2019年商務部開發的“家政信用查”手機APP進行。目前該APP的主要功能是歸集家政服務員的身份、犯罪記錄、健康體檢狀況、培訓和就業等信息,經家政服務員授權,消費者可依法進行查詢。近日,商務部在衛健委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家政信用查”APP上開發建設了家政服務員健康管理模塊,擬于近期正式上線。實名認證的家政服務員可自主授權查詢其是否屬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尚在觀察期內的密切接觸者,并在自愿前提下向消費者出示查詢結果。“這將有助于社區的管控、家政企業的管理,讓消費者放心,推動家政服務業加快復工進度。”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