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高校已經開學,還有不少高校陸續公布開學時間。對于大學生而言,該如何收心,盡快回歸正常的大學生活,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了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王小玲。她根據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給出針對性建議,為大學生提供參考。

  重塑認知,接納變化

  王小玲認為,面對即將返校復學,在認知層面,大學生要認清形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國乃至全球性的戰“疫”,它對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影響。尤其是對于畢業年級的同學來說,今年的畢業和就業都會變得比較特殊,但這是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國家在積極出臺相應政策,“同學們要及時調整心態,樹立信心,減少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王小玲說,非畢業年級的大學生要聚焦自己當下應該做好的事情。“返校后對于定期檢查、消毒防控也要積極配合,不抱怨、不自責、不指責,接納當前變化,提升心理適應力和心理彈性,以平和的心態從容應對返校。”

  調整作息,做好準備

  在生理層面,王小玲建議,同學們要提前調整作息時間,做好身心準備。通過對于疫情期間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調研,王小玲發現有不少學生作息紊亂,晚上熬夜,白天蒙頭大睡,生活飲食不規律。“我們的身體是有生物節律的,如果不及時調整,返校后則很容易出現失眠等各種不適。”

  對此,她建議大學生返校前,最好提前21天按照學校作息進行調整。當然,調整起來也不可一蹴而就,例如針對晚睡的同學,可以提前早睡半小時,比如晚上12點睡覺可以提前到11點30,連續適應3天后再提前到11點。“當然,要想早睡,還得配合早起。作息規律才能提高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更好地適應返校后的學習和生活。”

  覺察情緒,合理調節

  王小玲認為,大學生返校收心,還要在情緒層面下功夫,要學會合理宣泄和及時調節。“汽車需要加油,手機需要充電,人也一樣,需要關注心理能量。”

  她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疫情期間出現焦慮、恐懼、憤怒等情緒都是大眾“對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應”。對于大學生來講,居家隔離的不適、師生交流的不便、返校途中感染風險的不確定、返校后的各種學業壓力,容易讓同學們產生負面情緒。

  “出現這些情緒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應對。”王小玲建議,同學們要及時覺察自己各種情緒。她舉例說,焦慮是為了讓我們識別威脅,更好地應對風險。因此,同學們要學會理解情緒背后的心理需要,必要時可撥打全國心理援助熱線或聯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專業幫助,減少情緒內耗。

  拆解目標,掌握節奏

  “在行動層面,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找到自己的節奏。”王小玲解釋說,面對學業壓力,大學生應對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做好讓自己焦慮的事情。

  面對返校復課,大學生需要重新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可以通過列清單的方式,并按照SMART原則進行任務拆解,每天把清單任務拆分為小的目標和可實現的行動方案,并根據自己的狀態及時調整。

  “注意不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找到自己的節奏感和掌控感。”王小玲說,意志力是一種消耗品,在執行過程中要注意策略,少用“我應該”“我必須”等方式強迫自己,而是“我想做”“我想要”,激發內部動機。“希望同學們能夠盡快收心,積極做好身心準備,盡快適應返校的學習和生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華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