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中國家長都不愿意和孩子談論愛情,社會對此也沒有給予重視——
如何“談戀愛”,需要在課堂上學嗎
當大學新生看到課表上赫然列著“戀愛課”時,是憧憬還是躲避?是不屑一顧還是充滿期待?據了解,已有多家高校開設戀愛指導公開課或選修課,有的門庭若市,有的卻慢慢消失。
“大多數中國家長都不愿意和孩子談論浪漫的愛情,而社會對此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一位高中生的父親接受采訪時說,自己的女兒堅持不和家庭條件不如自己的男孩約會。“我們的孩子怎么了?”他認為,把握良好社會關系的核心應該是認識一個人的精神美德,而不是以金錢為導向。希望學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戀愛觀。
開設戀愛指導課程是否有必要,談戀愛用不用教?記者在采訪中,對開設戀愛課的不同觀點交鋒激烈。
把“愛情”搬上課堂
近年來,開設戀愛課程的高校不在少數,內容涉及心理學,戀愛技巧,戀愛經濟學,婚姻與家庭等方面。
早在2013年,華東師范大學就把“愛情”搬上了課堂,開設了一門名為“婚姻與愛情”的選修課,課程設定84人上課,實際報名接近500人。
2015年9月,鄭州師范學院開設了一門“愛情心理學”的選修課,一經開設即爆滿;2016年3月,天津大學名為“戀愛學理論與實踐”的戀愛課程正式開講,開課單位為校團委,該科目占兩個學分,而戀愛“第一課”就是《戀愛中的法律問題》。
南京大學的“校園戀愛公開課”,共5講內容,包括戀愛問卷大調查、名家點評戀愛故事等;西南政法大學的戀愛選修課,老師會教授一些表白、搭訕的小妙招,寫情書成為課后作業之一;復旦大學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時,對“關于愛情”等內容精彩開講,視頻在網絡上發布后,人氣迅速爆棚……
如何授課是挑戰
“其實,關于戀愛心理方面的內容,是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必修課中的一部分,只是一般課時較少。”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副教授夏翠翠介紹說。
采訪中,不少老師表示,講授戀愛知識,并不是讓學生成為戀愛高手,而是讓他們對愛情、情感、交往有更多的了解,當日后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有能力去處理。
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看到有些年輕人失戀了走不出去甚至輕生的,有些不知道如何解決戀愛沖突的,還有因為個人人格問題導致戀愛失敗的,“這樣的學生是需要通過一些學習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
戀愛課程實際上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加深對自我的了解、對自我成長經歷的探索、梳理正確的婚戀觀,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促進戀愛關系,并為將來的婚姻家庭生活做準備。“對戀愛婚姻方面正確的教育和指導,可以培養一個人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讓更多的人生活得有質量。”
心理學方面的課程跟傳統的課程是不一樣的,老師不是要直接去講,而是應該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來幫助他們做引導和總結,傳遞一些正確的觀念和理念。尤其是戀愛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所以,如何更好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這對授課老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與其“封堵”,不若引導
“對我們理工男來說,不太懂與女生相處,可是也渴望愛情,當愛情來臨的時候,如何去珍惜和面對就顯得尤為重要。”近日,西南交大開設了一堂名為“愛上雙人舞——兩性交往和相處的藝術”課程,引發了許多網友的關注,該課程不僅教授學生如何正確與人相處,還會給學生普及、樹立正確的婚姻觀,甚至包含了對孩子的教育等內容。
這門課的主講教師,西南交大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老師高飛表示,該門課不單教學生如何戀愛,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論的學習和體驗告訴他們如何正確與人相處,無論是未來的戀愛、結婚或是朋友之間的相處,能少受些挫折。
高飛說:“有些彎路其實是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體驗,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或者避免的,戀愛是技術活,至于能不能脫單,還得看緣分。”
好的戀愛可以給人的一生帶來許多美好的回憶,但是一段失敗的感情則會成為一生中的陰影,影響今后的生活。
資深心理教師建議,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在學校沒有開設戀愛課程的情況下,作為孩子家長,當發現孩子有戀愛的苗頭時,不必驚慌失措。首先,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的孩子荷爾蒙分泌正常,這是值得祝賀的事。其次,要坦誠布公地跟孩子交流,了解他戀愛的動機,并適時給出自己的指導意見,注意矯正孩子在婚戀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良認知。
如果家長和學校一味地禁止,可能孩子當下的戀愛行為是管控了,但將來該戀愛了,卻可能由于心理障礙而不能夠正常進行。就像有些大齡青年抱怨父母的那樣,“該談的時候不讓談,等大學畢業了,優秀的青年都被別人搶走了,卻來催婚。”
采訪中,多數家長表示,“我是真心希望孩子們從高中階段開始到大學,就接受戀愛、婚姻、家庭、育兒諸方面的教育,免得社會上發生那么多戀愛、婚姻問題,以及家庭經營維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惑。”
對此表示不認同的家長也不在少數,“現代學校制度原本就有談戀愛的屬性,而談戀愛本身是人生體驗課,是教不得的。人生有起有伏,感情有得有失,再正常不過,家長學校不要太敏感,放手給孩子成長就好。最應該開設的是性行為健康安全課,還是從科學和人倫的視角幫助迷茫不知所措又無知無畏的孩子們。”
尹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