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房管局和西城工商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重點對鏈家和我愛我家公司在新外大街甲8號院、德勝里一區、新風北街附近的7家涉及“天價學區房”的門店進行了檢查。(2017-03-25甘肅日報)
為促進教育公平,2006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這本是一項意圖良好的政策,但對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卻意外結出了學區房這顆不得不咽下去的苦果,甚至成為另一場停不下來的金錢比拼游戲。尤其是,年年變化的學區劃分、入學政策,使得學區房成為了一項最不靠譜但又不得不去考慮的教育投資。至于投資是否成功,卻需要在孩子們漫長而艱辛的受教育過程中去等待結果。“天價”的背后是父母經濟越差,孩子上的學校就越“差”!
古有“孟母三遷”,教育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實不惟中國人,對于“學區房”的熱忱似乎是家長的本能。2015年熱映的電影《小王子》中,媽媽帶著女孩去面試名校,結果女孩太緊張,當場暈倒,導致落選,而媽媽不愿屈服這樣的結果,就賣掉房子,搬進了“學區房”。
當這場游戲的參與和推動者還不僅僅是望子成龍的學生家長,還有房產中介和開發商的時候,就近入學政策陷入了尷尬。因此,政府既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對“天價學區房”依法查處。更要通過對公立教育體系的設計、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配置,統籌推進域內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等,實現教育層面上的公平。
一要改變的是家長的觀念,畢竟在現在的社會,成才的路有很多種,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才是未來的主流。教育作為一項長遠事業,買得起學區房的能上好的學校,買不起的只能望學區興嘆,就近入學演變成了就富入學,對收入較低的人群而言,確實被剝奪了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但家長大可不必拘泥于一時的好學校,找到適合孩子的培養方式就是成功的教育。二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防止不良中介和開發商借“學區房”之名惡意炒作。一些商業機構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圍繞學區房買賣、炒作破壞了教育的生態,學區房市場如此烏煙瘴氣,他們“功不可沒”。三要完善教育體制,均衡教育資源,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就近入學要發揮政策效應,前提是有充足的公共教育資源且分布比較均衡,學校與學校之間差別不大,孩子們在任何一個學校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沒有了重點與非重點,所謂的學區房自然也不再會出現離譜的炒作。
改革不能單兵突進,而要協同作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的改革方法論。就近入學與學區房的矛盾、教育公平與資源均衡之間的糾結,再次顯示系統性改革的至關重要。或許,是時候拿出更大決心和勇氣,在教育領域鋪開一場改革大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