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源11月27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王春燕 江敏彬)“各位學員游客,歡迎來到我們烏石村做客,這里就是是我們村的“網紅”打卡點烏石印象......”沿著萍青公路一路直行來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烏石村,烏石印象生態園內人氣爆棚,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打卡游玩的學員、游客絡繹不絕,誰又能想到如今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之前被人稱作“烏黑”村。
如今烏石印象生態園(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從“烏黑村”到宜居宜業
“當是村里年輕人報名,大多因為心肺方面的問題在體檢這關被刷下來。”據村里早年負責過征兵工作的村干部介紹,烏石村曾出現過近十年未有人通過征兵體檢的情況,如今卻年年有年輕人去當兵。
烏石火龍果節現場熱鬧非凡(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進村一身土,環境臟亂差”過去以水泥和煤炭為支柱產業的烏石村,由于長期的煤炭資源開采,水泥企業污染,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烏石村變成“烏黑”村。水泥、煤炭產業退出歷史舞臺后,為了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實現綠色經濟轉型,在青山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烏石村積極發揮黨建“主引擎”作用,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環境整治行動。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自覺領取衛生責任區,以鎮村互動、黨員帶動、黨群聯動的方式,在村內掀起了環境整治熱潮,同時鎮黨委加大投入,對村內土壤進行修復,積極完善道路白改黑、文化廣場及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烏石村一改往日村民門窗緊閉、路上臟亂差的情景,被評為全省“黨建+村容村貌整治”先進村,村民們飯后散步、跳廣場舞熱鬧非凡,呈現出宜居宜業的美景。
從村級集體經濟為零到產業示范村
“這里挺不錯的,農家樂、瓜果園、KTV一應俱全,我們這些老同學時不時就會到這來聚一聚!”身處美麗的烏石村,一塵不染的瀝青村路、設施齊全的新農村建設點、充滿歡聲笑語的文化廣場、功能布局清晰的旅游休閑點,讓人賞心悅目。
貧困戶在烏石印象生態園務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天藍了、水清了、環境好了,烏石村“兩委”積極轉變思路,以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為目標,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利用閑置田地及荒地推動特色種養發展,引進了烏石印象田園綜合體,園內現有紅心火龍果園300畝、七彩葡萄園100畝、桑葚園50余畝,散養綠色生態土雞每年可出欄2萬余只,設有農家樂、燒烤園、龍蝦垂釣、網紅拍照等農旅休閑項目,每年舉辦的火龍果節、龍蝦節等深受游客歡迎,年接待游客達50萬人以上,年產值達1000萬元。烏石村通過土地入股分紅模式,集體經濟實現了年收入40萬元。從零產業到村級集體經濟示范村,烏石村被安源黨校列為村級集體經濟學習觀摩點,20余個地方縣市學習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
從家庭主婦到月領工資
“自從嫁到烏石村后,因為照顧家庭老人,我一直沒有出去工作過,如今園區開在了家門口,我不僅可以照顧一家老少,每月還有2000多元工資進賬,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在烏石印象生態園上班的貧困戶周清香一邊采摘新鮮時蔬一邊給我們介紹著自己的情況。
貧困戶在烏石印象農家樂內務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像周清香這樣在烏石印象工作的烏石村民還有30多人,在基地務工一天,酬勞為100元,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每月領工資還享受項目的收益分紅和土地流轉補貼,戶均年增收達20000元以上。針對烏石群眾缺資金、少技術、市場經濟轉變觀念等原因,烏石村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優先將村內貧困勞動力組織到扶貧基地務工,蘑菇扶貧車間、苗木扶貧車間每月有專門技術人員進行蘑菇種植、花卉苗木、火龍果培植等培訓指導,在提高群眾種養殖技術的同時,合作社還帶領貧困戶外出工作,安排勞動力100余人。
從滿地烏黑,到沃土成金,從村級集體經濟為零的軟弱渙散村到示范村,烏石村以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