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源11月24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鄔斌 肖詠琦)“您好,是來看病的嗎?請這邊掛號。”
“您這臉上的痘痘好像有點嚴重!我這就給您掛個號讓醫生瞧瞧!”
“麻煩您這邊繳下費。別擔心,醫生都是對癥下藥的,按照醫囑好好調養會有改善的!”
黎宇峰在萍鄉市皮膚防治所收銀臺工作崗位
穿著白大褂,戴著黑色鴨舌帽,正坐在萍鄉市皮膚病防治所收銀位上忙前忙后,他是萍鄉市安源區鳳凰街道的城鎮貧困群眾黎宇峰。如果單看他在收銀臺上熟練地運用鍵盤、鼠標等一系列操作可能不會想到他是一位患有肢體殘障三級的殘障人士。
“真是多虧了社區的幫助,我現在才能有了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辈稍L中,黎宇峰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感謝街道、社區的幫扶,讓自己“活”了過來。
今年45歲的黎宇峰是萍鄉市安源區鳳凰街道居仁巷社區的一位居民。1975年,由于母親難產,黎宇峰患上了先天性的小兒麻痹癥,3歲才學會走路,學會走路后的他經常走著走著就會無故摔跤,影響了他的正常行走。由于身體先天缺陷又無特長,在2020年之前黎宇峰一直是處于在家待業的狀態。
黎宇峰幫助社區殘障人士進行填表登記
2008年,居仁巷社區干部在入戶調查中了解到黎宇峰的身體狀況后便通過國家低保政策為黎宇峰申請成為了低保戶,享受每月五百元的低保金。2013年,了解到黎宇峰通過自學,略懂得電腦操作后,社區便請黎宇峰擔任社區的殘協專職委員,通過相應政策給予黎宇峰每月二百元補助。街道和社區的關懷、政府扶貧政策的幫扶,讓黎宇峰心里倍感溫暖:“黨和政府這么好的政策,加上社區無微不至的幫扶和照顧,這都讓我感覺到生活在慢慢變好!
倚靠每月的低保金、社區殘協專職委員的百來塊補貼以及父母微薄的退休金,也讓黎宇峰一家三口的生活能勉強維持,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黎宇峰八十歲的母親突然在浴室滑倒,就診后查出患上了腦溢血,住進了醫院。黎宇峰自身行動不便還得照顧病重的八旬老母親,加上一天天住院產生的開銷,使得這個家庭臨近崩潰。
社區為黎宇峰申請的輪椅
在聽聞黎宇峰家庭近況后,社區第一時間上門了解情況并予以慰問:“黎大哥,這都是不可避免的意外,只要阿姨人沒事就好,眼下的困境是短暫的,都會過去的!”。
社區書記廖菊萍卻將黎宇峰的近況記在了心上,一直留心為黎宇峰尋找適當的工作崗位。在偶然聽聞萍鄉市皮防所招聘殘疾人收銀員后,廖菊萍便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黎宇峰去應聘,讓黎宇峰的工作有了著落!霸瓉聿皇菦]去找過工作,但是人家只要一看我的情況就直接給拒絕了,社區這回又幫了我一個大忙,而且還是在家里最艱難的時候,真是太感謝了!”
“黎大哥,我看你的拐杖漆都蹭掉了,有點破舊了,我們社區去幫你向殘聯申請換一個新的吧!”不止為黎宇峰解決工作問題,過節期間對其進行上門慰問、向殘聯申請為其一年一換新拐杖……
“以前真是苦啊,遇到問題不知道怎么辦,也不知道去找誰!現在好了,幫扶干部、社區干部經常來,有問題跑前跑后幫著解決……” 黎宇峰激動溢于言表,這都是他最質樸內心的獨白,也是鳳凰街脫貧答卷的最美標識。
黎宇峰只是鳳凰街道城鎮脫貧解困幫扶中的縮影。城鎮脫貧解困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為更好地落實幫扶政策,解決困難問題,鳳凰街采取“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方式,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脫貧,確保城鎮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解決。
為更好地做到因戶施策,鳳凰街以城鎮特困人員、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三類人員為幫扶對象運用“三步查驗”法進行“初步篩查”“入戶調查”“組織核查”,以更準確地了解城鎮貧困群眾的家庭困難情況和需求。
為拓寬幫扶渠道,切實使各項幫扶政策落實生效,惠及貧困群眾,鳳凰街通過加強與民政、勞動保障、工會、團委等部門的聯動,組織駐街企業開展脫貧解困專場招聘會,為困難群眾增加就業崗位,提供就業機會,幫助他們脫貧解困;通過幫扶單位對社區內的重點關注對象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結對幫扶,集中力量,確保城鎮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通過積極動員引導愛心企業、熱心人士、社會團體、志愿服務組織等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助教、助學、助殘等脫貧解困活動,形成合力,實現共同幫扶,確保城鎮貧困群眾脫貧不掉隊。
截至目前,鳳凰街城鎮特困對象4戶5人,城鎮低保對象927戶1473人,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6戶,資助購買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473人456630元,資助購買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473人14.73萬元,發放租賃補貼37人22200元。
群眾脫貧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鳳凰街注重把“輸血”與“造血”結合起來,把“雪中送炭”與“授人以漁”結合起來,不斷加大投入,科學配置資源,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增收致富,推動扶貧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