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源12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鄔斌 熊超 謝素敏)夏秋忙兩季,一年閑半年,這是過去農民生活的寫照。但在萍鄉市安源區丹江街,寒冬時節,在度過了忙碌的育苗移栽等勞作后,扶貧蔬菜基地里卻綠意盎然,多樣蔬菜長勢旺盛。

  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在地里忙碌的農民。菜心地里,伴隨著農戶手上的割菜刀起落,鮮嫩的菜心落入手中,不一會兒就碼放整齊裝滿了一筐。

貧困戶胡冬香在基地務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我在基地務工快滿半年了,按照100元一天計算,我們一個月可以賺到近兩三千塊錢,就在家門口,很近也很方便,兩個孫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白天我在基地里務工,傍晚回家接孫子放學,不耽誤事兒。”正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胡冬香笑逐顏開,全然沒有了之前愁態。

  胡冬香一直有慢性病,每到下雨天,常常腳痛,干不了重體力活,屬于弱勞動力,離家近、活不累的工作成為她的首選,村里了解到她的情況,將她安排在基地里運送打包蔬菜,根據務工情況進行工資發放。除了胡冬香外,丹江街蔬菜種植基地內還聘請了數名貧困戶,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同時合作社還注重引導附近村民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提升蔬菜品質,拓寬蔬菜銷路,讓村民實現穩步增收。

 

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村民們告訴記者,以前買菜只能去集市買,價格略高,菜品也不是很新鮮,但是今年村里的冬菜豐收了,大家都選擇就近就地購買蔬菜,既新鮮又便宜,特別方便。

  近年來,丹江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短效特色產業,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目前,芋頭、菜心已進入盛產期,第一批包菜和紅蘿卜已開始采收,芋頭畝產預計達到了3000-3400斤左右。

貧困戶采挖胡蘿卜(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為了幫助農戶做好過冬作物的保溫防凍工作,安源區農業農村局根據歷年冬季溫度、雨水特征,組織農技、土肥、植保等技術人員深入田間進行冬季農作物防凍技術指導,實地察看冬季蔬菜長勢,查看苗情、蟲情,了解蔬菜的栽種、施肥、管護情況,及時疏通排水溝渠,避免低溫天氣對冬季農作物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萬無一失。與種植戶面對面地交流,現場解答農戶冬季田間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解決農作物田間管理中出現的各類技術問題,講解防治害蟲的措施以及霜凍天氣蔬菜養護等知識。

采摘菜心(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丹江街丹江村駐村第一書記袁勇說:“冬季蔬菜的集中連片種植,不僅發揮了土地使用的最大化,解決了農戶冬季吃菜難、吃菜貴的問題,還有效帶動農戶從傳統種植向經濟種植方向的思想轉變,起到了較好的引領推進作用。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階段,我們更要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勁,把工作落實、落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一切困難,帶領村民在奔向小康生活的路上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