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源12月8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鄔斌 龔婷)嘟!嘟!一輛裝載著糧油、雞蛋、土特產的貨車開進萍鄉市安源工業園。

  “這些扶貧產品價格實惠,有機綠色,平常想買都買不到,現在不用出門,直接網上下單,送貨上門,給我們單位采購提供方便的同時,還能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真的是一舉兩得。”萍鄉市安源區工業園愛心企業家張仕均說。

扶貧干部幫貧困戶銷售土雞(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本來正發愁呢,年紀大了出去打零工沒人要,在家里養殖點農副產品,有了政府幫助拓寬銷路,讓我有信心明年接著養殖。就光養殖銷售農副產品這一項我們家一年的生活費就不發愁了。”貧困戶葉竹洪底氣十足地說道,“今年政府幫我銷售了豬肉排骨等共計44963.5元。”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城市市場里的“菜籃子”。光有好產品還不行,需要多元渠道購買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從而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增收脫貧。

白源街轄區企業向貧困戶購買農副產品(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從十一月中旬我們就開始與企業溝通聯系,并積極對接線上平臺,打通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鏈”,有力緩解貧困戶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激發貧困戶謀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萍鄉市安源區白源街扶貧線工作人員李明珠告訴記者。

  “互聯網+消費扶貧”模式讓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在線化、數據化,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

  “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養了一批土雞,眼看著都賣不了幾只,我現在都不知道怎么辦,全家主要收入來源就都靠它......”看著活蹦亂跳的雞群,源壁村貧困戶謝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白源街得知貧困戶銷售養殖產品受阻的情況后,率先響應扶貧農產品進機關的號召,統籌各方面資源進行訂單式采購農產品。

  扶貧干部主動對接轄區貧困戶提出購買一批家禽、蔬菜等農產品,用于機關食堂食材和工會發放,并建立長期采購機制,優先選用扶貧產品,開啟讓扶貧產品進機關、進村(社區)、進企業、進商超、進學校的“五進五銷”模式。

  同時,各幫扶干部主動當起義務“推銷員”,紛紛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打起了廣告,聯系親朋好友、同事,啟動線上團購多渠道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白源街把消費扶貧作為拓展營銷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重要舉措,主動“牽線搭橋”,號召轄區愛心企業利用互聯網,打破地域限制,為農戶拓寬了銷路,實現了貧困戶生產、電商來銷售的良性發展。

  短短一周,白源街轄區內20余家愛心企業根據單位實際需求合理規劃采購計劃,采購了20余種扶貧產品,促成線上交易額40余萬元。與此同時,通過“農產品+機關+市場”的消費扶貧方式,不僅擴大了消費規模,還延伸了扶貧觸角,實現了促消費、助扶貧的雙贏。

開展“消費扶貧月”助銷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白源街堅持黨建+脫貧攻堅,以基層黨建“三化”建設為主抓手,筑牢脫貧攻堅陣地,加強脫貧攻堅力量,不斷創新消費扶貧模式,扎實開展“消費扶貧月”活動,切實解決貧困戶生產加工的農特產品銷售難、價格低難題。

  此外,該街加強與涉農電商、貧困戶的對接,解決因“疫”、因“汛”導致的貧困戶農特產品滯銷問題,引導全街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內購”行動,化身“推銷員”,提供代購代買便民服務,為貧困群眾持續輸入“紅色力量”。

  白源街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消費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經驗做法、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有效激發消費動力,讓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真正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