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業”變形記之溫州樣本】企業變 “僵尸”也能起死回生
2016-05-30 08:57: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記者丁玲娜)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去產能”位列今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之首,“僵尸企業”無疑收到了最后通牒。他們長期依賴政府補貼、銀行續貸,卻連年虧損、難以為繼。他們即將面臨被清除、依法破產清算或者重整的命運。然而,“僵尸企業”的生死,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想“動刀子”,難度極大。經濟之聲記者近日跟隨央行調研組,前往民營經濟活躍的溫州采訪,觀察去產能的地方探索,推出系列報道《“僵尸企業”變形記之溫州樣本》。今天請關注第三篇《企業變,“僵尸”也能起死回生》。
“與其跑路,不如申請破產保護”
5年前的局部金融危機,留給溫州不少空殼“僵尸企業”,其中九成以上是民營企業,可這些企業的老板,最初寧可跑路躲債,也不愿意讓企業依法破產。然而三年后的今天,形勢發生了大逆轉。
溫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徐建新,當年是第一批推動“僵尸企業”破產的實踐者,他明顯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徐建新:到今天為止,我們溫州破產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好多業主也好,債權人也好,在遇到企業出現資不抵債、“僵尸企業”狀態的時候,都會主動向法院申請破產。
從2013 年到2015 年,溫州市法院共受理破產案件 554 件,審結 425 件,受理和結案比例都占浙江省的一半左右。當地民企老板中漸漸流行起一句話,叫“與其跑路,不如申請破產保護”。因為一個個破產重整的案例,讓“僵尸企業”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中城集團,曾是當地龍頭建筑企業,可在上一輪危機中負債累累,債權工程達到幾百億元,還有兩萬多農民工等待安置。讓它倒閉還是復活?艱難的抉擇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溫州,選擇“讓市場說了算”。
一旦進入市場自由競爭,很多人眼中的爛攤子,有時就成了別人眼中的金礦。當新的戰略投資人、現任中城集團董事長汪一心看到招標機會時,他沒有多少猶豫,就看中了中城在建筑行業取得的特級資質。
汪一心:在溫州,這是我們很向往的一個資質平臺,我在建筑業十幾年來,一直從三級做到二級,可能花費的時間經歷了五到七年。要做到特級,我這樣的年紀根本達不到。所以這次破產重整的時候,給了我一個機會。
重整并不容易 充滿艱辛和挑戰
不過,中城集團的重整,充滿了艱辛和挑戰。這起破產重整案的律師曲少軍介紹,中城集團當時債務關系復雜,數額巨大,他們只好用清算加剝離的方式重整,先算清它到底欠債多少。
曲少軍:因為中城公司是一個特級資質的企業,它的產值、它的稅收有各方面的要求。如果我們把老的(資產)都放在中城公司的話,那個是沒辦法重整的。我們初期核定的資產是25個億的債務、賬面資產10個億,能夠回收的資產恐怕又是一個相當低的比例。
如此一來,只能把新賬、舊賬分開。簡單說,把資不抵債的部分剝離出去,把核心優勢資產留下來。
曲少軍:所以在異常的情況下,我們先采取清算式,然后再采取剝離式來處理。剝離是為了解決中城公司未來的路子,我們以他們的名義成立了一家子公司,現在叫中城企業管理公司,作為剝離公司的替代公司,來對原公司的一個債權債務進行處理。
破產重整“特事特辦” 量身打造新方法
民營企業眾多,是溫州的優勢,可在“僵尸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劣勢,就成了難題。溫州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潘光林舉例說,企業公共財產和股東個人財產不明晰,讓人很頭疼。
潘光林:按照國家的法律制度,公司財產跟股東財產是分開的,法律制度是清晰的。(但是)像海鶴藥業這家公司,有的老板個人借的,條子是他個人的,但是這個錢又流到公司里,錢是放到公司里。那還有的呢,公司章蓋給他,給他擔保,或者是以公司的名義簽的,但是呢,實際上這個錢又沒有用到公司。
碰到法律和現實情形不吻合的情況,就只能采用變通的方式處理。
潘光林:我們破產中,先征求債權人同意,我們以資金的流向來清理債權債務。也就是雖然說,字是個人簽的,在法律上是個人債務,但是這筆錢兩百萬,比如說拿到公司的,那么我們也認為是公司的債務,這樣的話是大家都能夠做到公平清償。
除了變通處置“僵尸企業”,溫州還在探索新的路子。2012年,溫州的百年老店海鶴藥業,依法必須進行破產清算,可是一旦清算,企業的無形資產就可能消失,一些當地人熟知的老字號藥品也就沒了。溫州破產管理人協會名譽會長周光律師說,當時想到了“債轉股”的辦法,讓企業維持經營。
周光:因此我們當時把這個企業通過“債轉股”,把它維持下來。那么這個方案我們得到法院的支持,也得到全體債權人的通過。“債轉股”以后,我們通過公司化治理,實際上我們管理人在那里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還是正常進行。
債務變股份,海鶴藥業平穩進入過渡期,之后,企業引來新的戰略投資方,終于迎來了新生。
周光:到了2014年6月份,我們就引進戰略投資人,進來以后,現在它的企業搞的非常不錯,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過去生產的規模。
編輯:昌朋淼
關鍵詞:去產能;僵尸企業;溫州
去產能難,可再難也要迎頭而上。去產能,如何脫困?如果攻堅克難?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勝軍就此做評:去產能沒有“特效藥”,轉變心態,建立好的機制才是破題關鍵。
2016-05-27 13:18:00
今年既是去產能的開局之年,也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但目前一年時間即將過半,去產能工作還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面對媒體談及去產能,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往往三緘其口。為什么如此猶豫糾結?有官員直言:因為去產能太難了,比預想的要難得多。
2016-05-27 08:28:00
近日,晉陜蒙等煤炭主產區相繼落實煤炭減量化生產要求,嚴格落實276個工作日,煤炭去產能進入全面執行期。隨著市場供應趨緊,煤價出現小幅上漲。
2016-05-23 09: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