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物理消除和借資本市場重組是清退僵尸企業必需手段
2015-12-29 10:30:00 來源:央廣網
【導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把“去產能”列為明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評論員帶來評論:不淘汰,無以談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把“去產能”列為明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
評論:不淘汰,無以談發展
經濟之聲評論員 曾衛
長期以來,我們一談到發展,都是比誰的“加法”做得好:這里上馬一個項目,那里新建一個工廠--實際上比的是,誰能讓當地的經濟數據往上走。但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去產能”成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這透露出一個重要信號,在倡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今天,適當地為經濟“做減法”也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不引入淘汰機制,健康發展就無從談起了。
去產能,首當其沖的是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8大行業。近年來,這些行業大做“加法”,一哄而上,結果是整個行業搖搖欲墜、危如累卵,虧損面普遍達到80%以上。截至12月初,這幾大行業的生產價格指數已連續40多個月呈現負增長,對整個工業生產價格指數下降的貢獻占了70%-80%。而且,越是產能過剩集中的省份,經濟增速越上不去。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鋼鐵大省河北、煤炭大省山西、重工業重鎮東北三省,包攬了經濟增速的倒數前五名。
背著產能過剩的沉重包袱,經濟如何能發展?給過剩產能做“減法”,要從哪里入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處置僵尸企業是去產能的“牛鼻子”。僵尸企業是過剩產能中的極端存在。在產業上游,他們與優質企業占用同樣的生產資源,包括資本、生產要素、勞動力等等;而在產出端,由于生產效率低下,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附加值低,在攤薄行業利潤的同時灌入了產能供給,進而加劇全行業產能過剩。這樣惡性循環,讓行業虧損越陷越深。以上市公司為例,目前A股市場中的266家“僵尸企業”,負債1.6萬億元,3年“抽血”2500億元--這還是財務狀況一般來說相對較好的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中的情況我們無從統計,實際情況恐怕會更為嚴重。堅決淘汰“僵尸企業”,已是勢在必行。如果任由其橫行,將蠶食行業甚至整個經濟的健康肌體。“僵尸企業”鳩占鵲巢、死而不僵,是各地經濟發展包袱中的一枚定時炸彈。沒有對僵尸企業的“除舊”,創新企業的“布新”就沒有足夠空間。
不淘汰“僵尸企業”,就無以談“去產能”;不淘汰過剩產能,就無以談發展。2016年的中國經濟要想輕裝上陣,這道關于“淘汰”的減法題一定要做好!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就相關話題做出了解讀與評論。
經濟之聲:一般情況下“僵尸企業”是指那些雖無望恢復經營活力,但由于獲得放貸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閉的負債企業,他們最突出的特點是企業形式還存在,但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名存實亡。對于淘汰僵尸企業,物理上去除還是借助資本市場重組?哪個是比較有效的手段?
辛鳴:這兩個都是去除僵尸企業必不可少的手段。雖然從理想狀態來講,應該是借助資本市場重組,讓資源通過市場配置自然的流向了好的企業,但是從中國目前僵尸企業的現狀來看,恐怕這種理想化還做不到。因為現在很多僵尸企業背后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因素,地方因素、政府因素以及僵尸企業自身尋求延續的欲望很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僅僅靠市場自然的資本配置資源的轉換不可能產生效果,甚至還會加劇僵尸企業僵而不死。在此狀況下,恐怕要下大決心采取物理去除,物理去除就是政府要下大決心,根據中國產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中國產業化基本態勢以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僵尸企業采取堅決的行政手段,該行政手段包括對信貸方面的制約等。
經濟之聲:政府也有難點,目前很難于下決定去除僵尸企業,可能根本原因就是目前覺得這些僵尸企業都是大企業,都有大量的工人,如果這些僵尸企業破產之后可能麻煩更大,簡單說可能會影響消費,進一步說,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社會的穩定,怎么樣能夠妥善處理,避免掀起下崗潮?
辛鳴:這是目前僵尸企業之所以存在看起來似乎最能擺到臺面的理由。但其實這個理由恰恰站不住腳。因為從理論上,尤其從經濟學的理論上講,僵尸企業是“僵尸”,但是僵尸企業的工人勞動不是僵尸,僵尸企業可能已經沒有了效益,對社會只有吸血,不會造血。但是僵尸企業工人的勞動依然珍貴,只是工人的這些勞動目前沒有用到有效的市場上去,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應。所以我們應該轉變思路,即如何讓僵尸企業的這些工人能真正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重新找到發揮其勞動價值的地方,政府應該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去除僵尸企業絕對不是要讓僵尸企業的工人下崗,而是要給他找到更好的工作崗位,讓他的勞動產生更好的價值,這樣我們的內需才會有更加堅定的動力。
經濟之聲:這個理論應該全民都能夠認可,您覺得怎么找,誰給找,或者怎樣讓僵尸企業自然的死掉,讓僵尸企業中珍貴的勞動力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個過程由什么樣的組織來完成?
辛鳴:政府和勞動者共同努力。所謂共同努力是指,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有了這樣一種苗頭,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僵尸企業工人的勞動工作崗位靠誰創造?過去是靠政府創造,其實僵尸企業工人的勞動崗位是由他自己創造的,政府要提供他們尋找到新崗位、新就業的制度環境和機制環境,讓僵尸企業的工人可以走出來進行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這是必須做的大的戰略方向。當然我們也客觀上承認,在這個轉型鎮痛期會有一些工人,甚至相當數目的工人會失去現在的崗位,不能馬上找到工作或者創業里會有很大難題,這是去除過剩產業、去除僵尸企業必須承擔的代價,這個代價我們一定要承受,不能害怕這個成本就拖下去,拖下去成本會更大。
另外,現在社會的發展需要不斷培育新興產業、高端產業,我們要通過有目的的、按照市場的需求和規律把這些新興的產業培育起來,原有的企業的功能就可以到新的產業去。因此這是兩個方面,一是勞動者的創業創新,二是產業結構的轉化和產業的提升以及新企業的培育。
編輯:趙亞蕓
關鍵詞:僵尸企業;去產能;結構性改革
“2015-2016中國經濟年會”26日在北京舉行。化解落后產能,清理僵尸企業再次成為討論焦點。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再不清理僵尸企業,優質企業也會被拖累致死。工信部副部長馮飛透露,政府部門正在研究和制定相關方案,加速僵尸企業的退出進程。
2015-12-26 17:55:00
最近一段時間,來自高層關于清理“僵尸企業”的聲音格外頻繁。先是上個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提出,要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后又,李克強總理在本月初的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提出,要對“僵尸企業”“絕對過剩產能”狠下刀子。
2015-12-17 08:54:00
A股市場上的僵尸企業正面臨一場即將到來的風暴。11月4日和11月18日,國務院兩次常務會議都提出,要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中央財辦主任、發改委副主任劉鶴近期調研時強調,“要加大淘汰僵尸企業力度,有效化解過剩產能”。
2015-11-21 17:4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