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海南地方債余額1719億,比上年增兩成,成為全國惟一公布地方債規模的省份。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規范地方債管理的前提是地方債“陽光化”。
央廣網財經北京2月1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增速的放緩,地方債務規模以及即將到來的兌付洪峰正在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地方政府開始清理甄別債務存量,按計劃應于今年1月5日上報結果。截至目前,海南是全國惟一一個公布債務情況的省份。
海南省近日公布了2015年預算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海南省政府性債務余額1719億,這一規模相比2013年6月底的審計結果增加了22%。經過清理甄別后,海南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占比大幅提高,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認為,實際上這個數字比想象的更嚴峻,對于地方債危機產生的后果消化是下一步政府要解決的大問題。
劉桓:我們曾經做了幾次的調研和分析,最后確定為全國債務在2012年的時候最后確定是20萬億,但是我們認為實際上這些數字恐怕還要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因為地方債務有三種,第一種是政府可以償還的債務,一種是政府具有擔保責任債務,第三種是政府擴容債務,就是有可能構成潛在債務的負擔,那么三種加在一起的話,那么全國目前確定2012年已經達到了20萬億。這幾年由于我們的經濟開始有所下行,經濟發展過程中,地方信貸很多,所以地方債的規模擴大,這是一個基本現實。所以海南省比去年增加兩成的數字在全國不是唯一的,是有活躍性的,所以我們說在全國對于地方債的風險的防范,和對于地方債危機產生的后果消化是我們下一步政府要解決的大問題。
前些年政府的債務確確實實到了償債高峰,但是償債高峰出現以后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說我們目前政府的資金來源目前產生的差異,比如說政府過去發債有土地儲備,那么這些年隨著我們國家房地產降溫,土地儲備潛在價值開始下降,因此重新考慮安排政府其他的資金撥付這筆錢償還債務,政府的債務增加是一種必然趨勢。
關于地方政府如何還債,劉桓認為核心建議還是提高我們的政府債務使用的總量,債務本身應該有經濟效應。
劉桓:債務本身應該有經濟效應的,但是我們國家的很多地方債的投入是一些沒有經濟效益的東西,比如基礎建設。地方債務的化解辦法,第一應該是地方還要保證我們財政收入,價錢不要太多。第二個保證我們的投資效益本身要提高,就是投資本身它要產生自身的資金增值的效果,第三個大規模進行改革,目前我們大家都提出,以后搞城建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政府與民間資本的結合,政府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起影響作用,這是其主力軍應該是由民間資本加入,這樣一來,我們說多措并舉,有可能防范化解以后要形成的地方債務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