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9日報道(記者佟亞濤)商務部18日印發通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其中提到多項措施,包括支持無償開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等,支持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
支持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幫助企業降低風險
在浙江桐鄉,點鐵科技有限公司盡管已經復工,但是由于員工返崗率不足20%,近100萬美元的汽配出口訂單面臨違約風險。公司迅速向上級商務部門申請,成功拿到了與疫情相關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這個不可抗力證書讓客戶可以給我們一個訂單推移的時間,在短期內可以緩解我們公司訂單的壓力。”公司商務部經理沈梅說。
對于受到影響的企業,商務部提出,支持貿促會、商會等無償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幫助企業降低風險。“很多外貿企業其實在春節之前就已經跟國外客戶簽有訂單,需要在春節后交貨,但是由于疫情的突然出現和爆發,很多外貿企業復工就受到影響,就會延遲交貨。”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告訴記者,對于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及時交付訂單的企業,可以憑借證明向合同相對方主張部分或全部地免除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遲延履行合同的責任。
“因為國際貿易中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很多外貿合同都會對不可抗力做出約定。如果說有確切證明是因為不可抗力造成的無法履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減輕出口商或者免除出口商的責任。”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各地提出多項措施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為了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商務部提出多條措施,包括引導生產防護用品類的外貿外資企業擴大生產,鼓勵外貿企業增加國內緊缺的醫用物資和農產品進口,簡化對外經貿管理程序,引導企業無紙化申領進出口許可證件等。并加快實行對外投資備案(核準)無紙化管理,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
在浙江寧波家聯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工人們忙著裝運成品,發出企業復工后的第一批海外集裝箱訂單。公司董事長王熊告訴記者,公司的現代化生產流水線正不停運轉,開足馬力趕訂單。“昨天發出的是我們節后第一批貨,四個柜通往港口運到美國,貨值大概是十二萬美金,有個好的開始。”王熊說。
根據浙江省商務廳對1045家重點樣本企業進行的復工監測顯示,目前復工率已經超過七成。浙江商務廳副廳長張曙明介紹,他們正著力解決外貿企業遇到的困難,指導幫助企業拓市場、穩訂單。
“外貿的全面復蘇,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工廠、貨代、物流、港口、航運、金融、國際市場等多個環節。目前確實我們還存在一些堵點,為此我們組成了由省商務廳牽頭,省市縣聯動的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專班,建立快速響應的處置機制,打通堵點。”張曙明說,“目前我們針對外貿出口的龍頭企業,通過一企一策,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的加快復工、做好配套。”
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
此外,商務部還提出,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白明告訴記者,這可以幫助企業應對訂單取消、出運拒收等風險。“我們不可能避免這些(疫情)事情徹底不發生,所以利用好商業的保險機制,有賠償有救濟,這樣企業不會因為某一次某一筆訂單出了問題,而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白明說。
“在我們貿易便利化一攬子措施中,加大對企業出口信用保險的服務是非常關鍵的環節。疫情在短時間內對外貿產生沖擊和負面影響,外貿企業都在想辦法去積極應對,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在這個過程中,必然需要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服務,幫助外貿企業及時應對當前的困難局面。”張建平說。
實施好《外商投資法》等法律法規,緩解外資企業用工配套困難
對于外資企業來說,商務部提出,實施好《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保障外資企業同等適用支持政策。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加強用工、供應等跨區域對接,緩解企業用工、配套困難。
各地也繼續加大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力度。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尚偉說:“我們積極組織協調防疫物資和生產物資保障,加強對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統籌調度,協助企業開展產業鏈和供應鏈對接。積極協調做好應急運輸車輛保障,特別是重點外商投資企業的運力協調,確保復工復產原材料物資供應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