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9日消息(記者王晶)“往年元宵節前我就出去了,但現在具體務工地點還沒確定,還在等消息。”多年外出務工的張喜順(化名)是名東北人,疫情發生前,他一直在河北某建筑工地做工程。這幾日,他一直在通過電話聯系過去認識的包工頭,看是否有合適的工作機會,或繼續返回原工程隊復工。
盡管眼下是特殊時期,但張喜順仍盡量讓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等過段時間回工地,希望公司可以為我們做好消毒等防疫措施,配備口罩手套等。”實際上,眼下不少與張喜順一樣的農民工,都在期待早日安全返崗,復工掙錢,而多地也在紛紛出實招,實施“下車門進廠門”的防控機制,打通農民工返崗“最后一公里”。
目前,返崗農民工人數越來越多,有關該群體的具體權益保護,還需如何再細化重落實?今天(19日)上午,重慶市奉節縣總工會駐武漢青山區農民工維權站站長向永興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呼吁,關鍵時期除了要做好流出地與流入地間的銜接,各部門還要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對農民工健康狀況、意愿流向以及企業用工需求、所需工種等實施精準對接,疏通因信息不對稱等造成的堵點。
春節后,武漢青山區總工會委派向永興協助社區為居民量體溫(受訪者供圖)
采訪期間,向永興反復強調,農民工返程后,隔離問題亟需關注。“很多省市的地方政府要求,外地員工返程后一般需要隔離14天,企業一定要為農民工做好隔離準備,比如建設隔離房、自制口罩等。”他還談到,企業要做好周密的防疫防控安排,使農民工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還需要注意的是,要保障分班吃飯、做好間隔;在流水線生產作業,也要保持距離、倒班休息;宿舍要及時通風,工作場地要定時消毒等等。
“這些絕非言語承諾,必須要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落到實處。”向永興呼吁道。
目前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近來多地也正紛紛出實招助力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人社部已于日前成立了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協調小組,幫助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目前餐飲、旅游等服務行業的招工需求大幅降低,但快遞等行業的人員需求量反而大幅上升。此外,一些工廠急需機器維修等技術人才,但部分務工人員春節后難返回崗位,也導致這方面人員緊缺。”向永興說道。
記者梳理發現,眼下四川同廣東、浙江建立健康檢測互認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流程、縮短時間,幫助務工人員盡快上崗;與此同時,安徽積極提升線上公共就業服務,發揮“安徽公共招聘網”等網絡平臺作用,收集發布崗位信息,推廣視頻招聘、遠程面試;對有意愿有能力有條件的留鄉創業人員,河南則利用“互聯網+就業”系統大力開展創業擔保貸款網上辦理,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春節期間,向永興和部分留守在武漢的重慶農民工兄弟們沒能回家過年,眼下也一直在跑前跑后解決他們“口罩荒”等問題。他說,目前,由奉節縣總工會提供的3000只口罩已到貨,價值3萬5千余元,將第一時間送到施工現場。他告訴記者,現在最令他心憂的,是部分偏遠地區務工人員的交通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雖說部分地區相關部門已經出臺舉措,但不少地區農民工外出務工,必須得地方交通管控解除方可,還須當地社區、招用單位開具相關證明等。”他覺得,“復工大潮”中,農民工的返崗情況決定了很多行業的復工率,因此啟動跨省和省內跨市客運包車業務,開展農民工“點對點”運輸服務等舉措,還應該再強化,要大題細做,精準到人。
現在,向永興仍在武漢的維權站堅守,每日負責返崗農民工復工后續疫情防控工作。“還想提醒返崗復工的農民工兄弟們的是,由于疫情防控,很多單位會對員工的工作安排進行較大調整,一定要注意留存記錄,微信截圖、電話錄音等,以防萬一。此外,也可與單位協商如何調整工作時間和工資待遇,如果不能書面修改勞動合同,也一定要保存協商記錄。”
而對于暫時難以外出務工但本人又有就業意愿的農民工,他建議,農民工所在地政府可加強培訓,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就地創業或者就業,必要時可根據當地財力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比如,疫情之下,對于養殖業、種植業應當是個機會,可以加以嘗試,或成為第一擇業選擇。”向永興還補充說道,對因疫情防控暫時無法返崗,失去收入來源又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各地政府可利用“大數據+網格化”等手段,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做好參保人員相關生活保障。
關于特殊時期延長工時的問題,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有些涉及公共衛生的設施和重大民生的工程需要及時完工,如果確實需要延長工時,必須按法定標準支付加班工資,并安排調休,確保農民工的必要休息時間。
關于加班時間,許浩解釋道,法定加班時間為不超過36小時,即《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支付加班費的具體標準為,在標準工作日內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與此同時,還有一點易被忽視,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段忠賢談到,在疫情還沒有徹底解決前,農民工返工還是有心理顧慮的,這就需要企業的有關工會組織,或者第三方機構,對農民工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