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記者 王建帆)當前,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形勢下,全球化將走向何方呢?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來自海內外的專家普遍認為,全球化勢不可擋。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今世界出現的問題,比如難民潮、收益分配不均,都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對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表示,各國其實都是全球化的贏家。
金立群:我特別不想說全球化帶來的贏家和輸家,我覺得其實大家都是贏家,因為我們的效率都提升了。但是有一些國家確實是輸家,如果你是輸家的話,我覺得還是你國內政策的問題,首先應該把國內政策調整好。
美國前財政部部長雅各布·盧說,美國在全球化中受益頗多。在他看來,
政府應該思考保護主義抬頭的原因,未來要謹慎地改變過去的體制,并讓全球化的利益變得更大。
雅各布·盧:我作為美國的一個前政府的代表,我覺得我們不能只是反對保護主義,我們在國內應該仔細的審視一下怎么樣讓全球化的效益能夠更加被廣泛的享受。如果這個蛋糕再變大的話,可能我們就更容易說服人們,說全球化是有好處的。
針對全球化是否還是未來趨勢的質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認為,全球化不可阻擋。他詳細闡述了全球化是如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提高各國人民福祉的。
樓繼偉:由于各國發展階段的不同、人口結構的不同、自然條件的不同,全球化優化的資源配置是多贏的,各國都在受益。同時,各種要素的流動性不同、流動的形態也不同,土地是無法物理性流動的,但是土地的使用形態絕對受全球化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巴西、阿根廷種的一些大豆,過去是長草的,現在種大豆了,大量的出口到中國。反全球化的措施阻擋不了全球化,也降低了國民福祉,削弱了改善收入分配的財富基礎。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必和必拓是全球鐵礦石、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它最大的市場。麥安哲說,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的溝通互聯以及共享價值,為各個國家都提供了發揮各自優勢的機會,確保了資源的高效利用。他認為,各界應該了解世界經濟在過去所取得的成就,保護主義并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一個方案。
那么,未來的全球化應該是什么樣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提出,我們需要一個“21世紀的全球化”。要想從中受益,首先要對本國進行改革。
金立群:二十一世紀的趨勢應該是共享的利益和更好的全球治理,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從這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當中受益。不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他們需要進行國內的改革。
近年來,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中國在全球化中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說,中國一直是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不管全球化如何逆轉,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始終敞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經濟轉型將有效減緩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王一鳴:中國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將為投資對象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將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促進了沿線各國經濟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多雙邊投資貿易體系,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全球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際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為增強全球經濟增長包容性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