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7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在現有科技手段滲透下,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小微業務的風險特點。”26日,渤海銀行消費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曹剛鋒在銀行業保險業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渤海銀行重新思考風險管理模式,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體系,以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
  近年來,金融扶持三農、小微企業一直是國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痛點仍待解決。曹剛鋒表示,這是因為此前小微企業“缺信用、缺信息、缺擔保”,銀行對其風險難以判斷,所以出現了貸款申請難、利率高的情況。
  曹剛鋒介紹,為解決這些服務小微、服務三農過程中的痛點,渤海銀行利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打造貸前、貸中、貸后的一體化風險管理體系,并建立起營銷、審批、預警、催清收的端到端反饋機制。
  今年9月,渤海銀行與吉林省金控集團聯合打造的三農服務平臺“益易農APP”正式上線。這一平臺集“單筆農戶個人貸款”“涉農電商業務”“資金和保險代理”于一體,可以幫助農民在線上一站式申請“渤農貸”農戶貸款、銷售各類農產品,使農戶借款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當天申請貸款、當天收款。
  曹剛鋒表示,之所以敢給農戶貸款,是因為該平臺在貸前調查階段,通過合作方入戶調查,將農戶流轉土地情況、家庭資產狀況和負債情況進行摸底,并向銀行開放數據,解決了農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在了解農戶資產負債狀況及融資需求的基礎上,銀行利用成熟的大數據體系和風控模型,實現自動線上審批,農戶借款人在幾分鐘之內便可獲知“是否可貸、貸多少”的審批結果,實現了金融機構對農戶從以往“不了解、不敢貸、不愿貸”到“為農戶清晰畫像、掌握其金融需求、敢貸、愿貸”的跨越。
  類似的情況,也體現在渤海銀行為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上。例如,渤海銀行的全線上信用類小微信貸產品“渤稅經營貸”,就以稅務數據為核心,根據企業工商登記信息、納稅申報信息、征收信息、經營數據、違法違章、稽查案件、欠稅信息、信用評級等上百項數據字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將稅務數據轉化成信貸數據,實現銀稅信息即時線上共享,并輔以企業數據、外部信息,還原小微企業經營行為和信用水平,對企業進行風險畫像,快速計算得出審批結果。在這一模式下,優質的納稅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可以獲得 “純信用”的快速融資服務,融資體驗得到極大改善。
  曹剛鋒表示,目前渤海銀行已有24家分行與當地地方稅務局簽約,“渤稅經營貸”產品陸續在陜西、天津、河南、吉林、上海、河北、廣東等區域推出,計劃陸續實現在其全部33家分行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