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快遞暫行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從制度層面奠定了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例對于末端網點、快遞企業用地、運輸工具等都有相關規范,聚焦于快遞業安全發展的老問題和新挑戰,對用戶的電子數據信息安全進行了專門的規定,對企業違規行為明確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表示,上個世紀我國的法律,特別是行政法規,用“暫行”的比較多,包括稅法里很多都叫“暫行條例”。隨著我國后來立法法的實施,總體來說法律法規標題使用兩次“暫行”的確實較少,也體現出立法的自行修改增強。
這次又出現“暫行”兩字,胡鋼律師認為,第一,快遞業發展非常迅速,我國現在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快遞大國,按照客戶規模來說,發展也非常快。人們常說法律落后于形勢,特別是技術的發展對于法律的挑戰也很強。題目里使用“暫行”二字,更體現出立法者謙和的心態,法律更新要跟上未來技術以及產業的發展,這值得人們期待。因為未來會不斷更新,很快《快遞暫行條例》會修訂為快遞條例。
數據顯示快遞業近十年發展非常迅猛,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0.6億件,是2007年的33.4倍,即十年翻了30多倍,速度非常可觀。十年的時間我國也已經有七家快遞企業陸續上市,形成了七家年收入超過300億的企業。對快遞行業進行專門立法,對于整個快遞行業以及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意義?
《中國青年報》經濟部主任潘圓表示,在這之前也有關于快遞的一些法規,但這是專門針對快遞行業出臺的暫行條例,體現了法律是緊跟著現實需要的。最開始很多人都不情愿實行實名制,比如收一個快件要看身份證,然后簽字,剛開始在一些特殊的節點上來推動,所以很多消費者都有意見,但是如果變成了常態化,大家就會慢慢接受,而且安全性等都會有所提升,包括信息泄露監管會強化。
條例還提到,提倡接收快遞的這些公司、企業、單位設立一個專門設施來接收快遞,比如小亭子或者便民設施,對于單位企業的員工等都是好事,而且對于快遞開展工作也是一件好事,也保證了快遞增長的正當權益。在規范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包括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投寄快遞要實名制,對于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如果嚴格地推行了實名制,是否能夠有效提升整個快遞服務業里的安全性問題?胡鋼律師指出,實名制這些年發展比較迅猛,比如在一些反恐怖領域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而且我國的《反恐怖主義法》直接規定,涉及到網絡、快遞的部分,要進行身份的查驗登記。
反恐法規定,《快遞暫行條例》作為行政規章,作為下位法自然要遵循上位法的規定。但是現在的《快遞暫行條例》對于相關內容未來恐怕還要細化。而且實名制還有一個很大的防范作用。
《快遞暫行條例》要求快遞企業對寄件人要進行身份查驗并登記身份信息,但不得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或者名稱、地址、聯系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同時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集。現在已經有企業對這些信息做了一些覆蓋,對個人信息也是某種程度的保護。
《信息安全條例》當中也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以及具體的從業人員出售、泄露或者是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當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最高處罰10萬元。對此潘圓說:“我最開始看覺得對于個人來講,可能10萬塊錢很高,但對一個平臺來講真的不高。它后面有相關的違法程度比較大時,對于這個平臺有可能查封或者是要停止整頓等相關的規定,我覺得因為平臺其實也是做生意,最主要的是開門營業,如果知道違規行為不只會有經濟的懲罰,還有可能讓你去停業整頓,我覺得這個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胡鋼律師也表示,確實要從兩方面來看,“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快遞企業,已經上市了,已經是上市公司了,市值是以億為單位。那么對于以億為單位的,僅僅是最高處罰10萬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并不是很高。請注意,我們應該理解為是一單又一單的,出現一次就罰你10萬元,如果這樣的話也挺厲害的。”
目前我國對于快遞企業有沒有一些比較明確的規定?要對用戶信息進行保護,它適用于相關的哪些法律或者條款?胡鋼律師指出,這涉及到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侵權責任法把隱私權作為受法律保護的民事權益之一。如果涉及個人信息,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提到對于個人信息的使用還有搜集等,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有一個原則是最小化使用或搜集。2013年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于個人行為保護也有類似的規定。網絡安全法對于網絡環境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有專章的規定,網絡安全法中的“網絡”是泛指,絕對不是指互聯網,任何信息系統都叫“網絡”。
去年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于網絡安全法和《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的實施情況作了執法的監督檢查,檢查報告公布,有一半左右的公眾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的狀況不滿,認為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報告里面專門提到要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立法。這次國務院制定的《快遞暫行條例》里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篇幅和精力專注于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內容。
從長遠的快遞業健康的發展來講,企業是必須把這個責任擔起來的,怎么去促進和激發企業對于用戶信息保護的積極性?
潘圓表示,首先企業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企業認為獲得的信息越多,將來可能帶來的商業利益越大,特別是銷售方面,全是精準的數據。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就愿意拿更多的數據,但相關法規已經規定信息應該是適度的,而且只收集必要的信息。
如果過度收集,這些信息會變成“燙手的山芋”,隨著監管越來越強化,一旦信息泄露,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要性才能夠內生激勵,不過度獲取信息,防止泄露。
如果末端的網點不需要辦理營業執照,會不會存在一定的隱患?
胡鋼律師認為,這一條體現了放管服務的最新進展,因為“快遞末端網點無需辦理營業執照”。企業分支機構如果要開辦末端的網點,要到當地的郵政管理部門進行備案,但是不需要單獨再去工商機關辦理營業執照,這對于經營者來說省去了成本。
因為快遞服務主管單位是郵政系統,工商安全、公安包括出入境檢驗檢疫是協管部門,所以它突出了簡政放權的一個最新成果。而且已有的監管模式保證出了問題是有人賠的。《暫行條例》第19條規定,因快遞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號、字號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它針對的是加盟連鎖的,因為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賠償能力、經營能力非常強大,而末端的私人承包的小網點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大家可以向小網點索賠,也可以向企業總部索賠,這對于消費者最后實際獲得賠償意義非常重大。
潘圓指出,其實放寬了末端的注冊,不需要去經營執照,也體現了國家對于快遞業的支持。同時管住大的平臺,一旦出現問題,明確了既可以向末端也可以向主體來索賠,所以下一步開展加盟連鎖行業的時候應該更加審慎。
從反向來說,經營主體需要把這根神經繃得更緊一點,讓它的整條線路更加規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