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11月20日消息(記者張卓 見習記者趙玲)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命名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公告》,武漢市黃陂區名列其中,榮獲這一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金字招牌。

近年來,黃陂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優先發展園區經濟、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等主導產業,走出一條具有黃陂特色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截至目前,全區已成功創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5個,省級生態村73個。

初冬時節,央廣網記者走進黃陂,探尋該區高質量發展“綠色密碼”。

齊抓共管 筑牢生態防線

藍天白云掩映下的灄水河清澈見底,河畔垂柳成行,成群白鷺不時展翅高飛。

藍天白云掩映下的灄水河(央廣網發 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灄水河水質穩定向好,這是十多年持續治理的結果。”武漢市黃陂區生態環境事務服務站副站長阮煒告訴記者。

曾幾何時,無序采砂、農村生活污染、農業面污染,使得灄水河總體水質不穩定,64.3%的水域受到影響。

2008年,黃陂區打響以保衛灄水河為主線的“生活污水治理”戰役,先后建設前川、盤龍和武湖3座城鎮污水處理廠,11座集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建26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用,解決了生活污水直排問題,促進了灄水河水質改善。

黃陂區率先試行“河段長制”,到2020年,灄水河流域各控制斷面實現水質全達標。記者看到,河道邊都建有垃圾分類處理回收箱,沿河鄉鎮都建了污水處理廠。目前,灄水河水質穩定達標,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部分河段達Ⅱ類標準。據了解,“河段長制”的試行為全國先例,比“河湖長制”早十年,為黃陂區“河湖長制”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經驗。

污水處理廠(央廣網發 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黃陂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黃陂區推進流域綜合治理,以項目為抓手,確保全區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達標率100%,通過加快實施污水截污和治理工程,全面提高全區村灣和集鎮污水收集覆蓋率。同時,對區域內36處長江入河排污口進行全面溯源整治,并建立小微水體“三長兩員”工作體系。

下一步,黃陂區將以保持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為核心,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增綠添景 打造宜居城區

早晨的定遠濕地公園游人如織,或跑步或小憩,身著整齊服裝的阿姨們在園區一角,揮舞統一的團扇跳起廣場舞,不遠處一對夫妻拿著話筒放聲歌唱,載歌載舞一片和諧的景象,好不熱鬧。

定遠濕地公園一角(央廣網發 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現在生態環境好了,原先的撂荒地如今建設成了鬧市中心的定遠濕地公園,我跟我愛人沒事就來唱歌,這里有山有水有庭院,黃陂生態文明建設太好了,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談起黃陂生態文明的建設,66歲的退休教師王建樂贊不絕口。

據統計,黃陂建成區綠化面積達465.9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33%、綠化率30.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12平方米。當前,黃陂完成盤龍城遺址公園、定遠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設,新建綠道100余公里,建設口袋公園33個。

阮煒介紹,黃陂區升級改造岱黃高速、木蘭大道等道路沿線綠化帶180公里,初步形成“一帶、三環、四楔、六廊”網絡化前川新城綠地布局。

據了解,黃陂區聯通武漢主城道路共11條、68個車道,形成跨府河通道共8條、50個車道。新建改建各類道路2500公里,湖北首條縣域城市環線前川中環線全線貫通,等級公路密度全省縣市區第一,成為武漢市軌道交通規劃線路最多、里程最長的區。

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境內的木蘭湖(央廣網發 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每天傍晚我都會沿著木蘭湖環湖公路遛彎,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還能鍛煉身體,這還得感謝黃陂政府對鄉村環境的建設呀。”在雨霖村生活了55年的村民王明國激動地說。

黃陂區現已建成227個美麗鄉村,建成6個國家森林鄉村,4個省級森林城鎮,19個市級林業生態示范村,形成100公里荊楚最美鄉村振興示范帶,通過環境整治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戶廁公廁無害化改造、集鎮污水收集處理提檔升級“三個全覆蓋”。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黃陂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陂區積極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為抓手,持續在全區實施了生態制度完善、生態產業建設、生態環境質量等六大工程,大力開展省級生態村、生態鄉鎮創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

美麗經濟 帶來民生福祉

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美麗經濟”,帶動村民致富?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黃陂區分局負責人說:“綠色生態,就是黃陂人民的‘綠色礦產’和‘生態財富’。”

近年來,黃陂區持續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發揮都市近郊優勢,依托稻香、花香、茶香、果香“四香”農業特色,突破性發展集現代農業生產、休閑旅游、民宿康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共培育出23個木蘭系列景區,其中A級景區18個,A級景區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木蘭草原(央廣網發 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黃陂區的旅游業發展百花齊放,我每周都會到不同的地方采風、拍照,這邊的土特產也比較好吃,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品嘗美食,心情特別放松。”在木蘭湖景區廣場上,李女士正和姐妹們拍照打卡,為老年大學攝影班的課后作業作準備。

木蘭鄉雨霖村是木蘭湖周邊第一個吃“旅游飯”的村落。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采取湖景村景與木蘭文化相融合的方式,雨霖村生態逆轉“紅利”反哺富民增收,實現“空心村”到“網紅村”的蝶變,2022年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現在生態環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村里的年輕人也都回來了,開辦農家樂、休閑農莊、民宿等,年收入好的能達到幾十萬元。”雨霖村黨支部書記陳曉麗說道。

雨霖村空中鳥瞰圖(央廣網發 黃陂區委宣傳部供圖)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木蘭湖通過抒寫“生態文章”,挖掘“綠色礦產”,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村民思想觀念轉變至關重要,近十年來,大家從原先一味向自然生態環境索取到重視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這也是村民致富的關鍵。”阮煒說道。

近年來,黃陂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投資近10億元,持續實施“增亮”“擴綠”“截污”“降碳”工程,推動木蘭湖從傳統旅游向休閑經濟轉型,增強了可持續發展動能。

目前,黃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兩山”轉化路徑,通過實施美麗鄉村、鄉村振興、“三鄉工程”等政策,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打造亮眼品牌,成功打造了木蘭花鄉國家4A級景區,初步形成了“生態賦能、農文旅互促”的發展模式。

2019年9月,黃陂被評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截至目前,全區已有36萬人吃上“旅游飯”。全區年接待游客量200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150億元。開民宿,搞餐飲,高品質建設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家家戶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黃陂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是民生需求、發展需要,也是一項長期工程。下一步,黃陂將堅持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總結經驗、建章立制,在源頭治理上下更大功夫,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引導全區上下熱情不減、鍥而不舍地推動創建工作、鞏固創建成果,確保不反彈、不回潮。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