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12月29日消息(記者朱娜 通訊員程書雄 劉慧 羅高峰 唐詩)12月29日,記者從第八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獲悉,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國星谷)將再添一座衛星研發產業園,這也是該基地投用的第四個主體產業園。
目前,以火箭和衛星制造,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運用和空天大數據創新中心為重點的航天產業集群,正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加速形成,中國星谷在邁向“中國航天第三極”的征程上,跑出“航天速度”。
“快舟”火箭發射現場 (央廣網發 唐詩 攝)
航天應用直抵“通信盲區”
2022年6月9日,位于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的國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依托行云公司衛星物聯網通信技術及產品,成功進行了衛星物聯網通信升級改造,既減少了人力投入成本和勞動量,又提升了湖北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生態環境監管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能力。
據了解,行云衛星物聯網是解決“通信盲區”的有力支撐。利用在軌穩定運行的行云二號01星、02星,行云公司自2020年8月開始,陸續實施了衛星物聯網試點示范應用。通過衛星物聯網,讓沙漠、島嶼、海上、空中、無人區等“通信盲區”順利解決了通信痛點。目前,行云公司已在集裝箱監管、地質災害監測、極地環境科考、海洋氣象觀測、野外氣象監測、農業墑情監測等領域成功建設了一批試點示范應用,均受到用戶良好評價。
航天新城 (央廣網發 吳毅 攝)
入駐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武漢維方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維方公司”)依托航天基地、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衛星遙感技術和資源優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底座,賦能城市鄉村的精細化管理,推動數字經濟建設。
2022年5月,在“走馬嶺街道基層社會治理平臺”項目中,維方公司以高精度實景三維數據和衛星遙感數據為基礎,為街道提供實景三維數字底座+多源傳感器+智能分析示范應用,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填報,切實減輕街道基層工作人員負擔,提升基層管理的智慧治理水平。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還吸引了一批“國之重器”,其高端裝備馳騁“星辰大海”。武船集團、中交二航局橋梁智慧產業園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端裝備馳騁“星辰大海”
2022年6月20日,由中國船舶武船集團設計的國內首艘2000噸級集散兩用新能源運輸船“東興 100”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順利完成交付并投入運營。
“東興100”是目前國內裝船電池容量最大、續航力最強的純電動貨船。該船采用國際領先的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核心技術,相比傳統燃油貨船,具備高效率、零排放、低噪聲、低運行成本等優勢。該船的順利交付運營,對打造生態綠色水運具有積極意義。
“快舟”一號甲火箭系列發射記錄 (央廣網發 火箭公司供圖)
2019年,武船集團正式搬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成為該基地生產高端裝備的主力軍。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造船國家隊”屢屢在航空航天領域建功立業。
武船集團承制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宇宙飛船地面發射設施、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火箭總裝廠房、火星低重力試驗平臺等。其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塔架為武船贏得“鑄造通天塔大師”的美譽。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援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是世界上首座在珊瑚礁上建造的跨海橋梁,也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工程。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運用了遠洋深水珊瑚礁地層橋梁建造技術體系,該創新成果榮獲2022年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行云公司研制的行云衛星 (央廣網發 行云公司供圖)
鮮為人知的是,中交二航局遠洋深水珊瑚礁地層橋梁建造技術體系的形成,其先期實驗正是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開展的。
中交二航局橋梁智慧產業園有關負責人表示,中交二航局這支中國建橋“夢之隊”,擁有十大國際領先建橋技術,這些技術都是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通過反復實驗而誕生的。
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核心區域的航天新城,以其智能化、現代化的建設,爭創一流的營商環境,催生“虹吸現象”,吸引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加速匯集。
目前,新洲區正在航天新城謀劃“四園一中心”建設,即以航天電子、航天信息、航天新材料、船舶制造4個細分領域產業園和星谷科創中心為載體,打造專業化產業園區,四大產業園力爭實現年產值500億元。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