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聶銘靜)10月1日,武漢輕工大學油脂博物館舉行揭牌開館儀式。這也是我國首座油脂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
據了解,油脂博物館由中國糧油學會和武漢輕工大學共同決定建設,籌備時間長達6年。博物館位于武漢輕工大學金銀湖校區,建館面積1800余平方米,館內分為中國古代油脂、近代油脂工業發展、油脂行業名人、油脂學會沿革、油脂名校名企、油脂標準、油脂科普、國家油脂安全等展廳,陳列榨油機械、油燈、糧油票、典籍等300余件展品,是對我國油脂發展歷程的全方位展示。
油脂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我國是最早種植油料作物、制取和使用油脂的國家之一。
博物館內,一臺長7米的明代木榨機引發觀展者的關注。我國傳統的木榨機經歷了漫長的成型過程,至明清時期逐漸成熟,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征,比如在汕頭一帶流行一種臥式榨法,利用尖劈杠桿產生壓力的原理加壓于已經粉碎、蒸炒的油料胚,把油擠壓出來。武漢輕工大學校友張怡磊感慨:“以前只在書本上見到過,沒想到這次能看到實物。”
“千年世事一壺油。”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介紹,博物館要講好油脂的歷史脈絡。在我國古代,對油脂的應用就非常豐富,不僅是日常飲食所需,傘上的桐油、車輪的潤滑劑、甚至化妝品的原料等,都有油脂的身影,關于油脂的使用蘊含了國人的智慧。油脂博物館的建設旨在展示我國燦爛的油脂文化,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油脂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