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成熔興)長江新城應打通創新鏈、做好“水文章”,搶抓互聯網“風口”,打造“美好生活之城”……昨日,武漢市舉辦長江新城總體規劃前期研討會,邀請多名院士、專家出謀劃策。
上月28日,武漢市啟動長江新城總體規劃方案全球征集工作,共有78家國內外頂尖規劃設計機構報名,提交了30份國際咨詢建議方案。本月20日,長江新城管委會邀請17名國內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對已提交的國際咨詢建議書進行評選,確認10個方案入圍。
昨日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表示,長江新城的規劃應打通創新鏈,爭取大批重量級的創新基地落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新基地的等級等同于創新之城的等級。”丁烈云介紹,目前我國的創新基地布局是金字塔形的,位于金字塔塔尖的是國家實驗室,希望長江新城在規劃中學習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安徽合肥的做法,盡快爭取國家實驗室落戶長江新城。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設計院院長鈕新強表示,長江新城的自然環境、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條件優越,要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優勢,打造一座真正的綠色生態之城。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余少華表示,互聯網是近50年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發明,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安全格局和競爭格局。長江新城正好處于互聯網“風口”期,要抓住機遇,搭上人類科技革命快速發展的列車。
參與雄安新區前期規劃籌備工作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表示,梳理國家新區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以前新區發展依靠土地、勞動力等低價要素的供給來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進而吸引就業人口和高端人才。在這一邏輯下,新城的城市空間規劃以“生產”為核心,先建廠區再配套服務,經濟迅猛增長時卻遭遇“產城分離”困擾:白天機器轟鳴,晚上一片寂靜,新區變成“孤島”。他提出,長江新城在規劃時應該擯棄單純功能布局和寬馬路、大廣場的傳統做法,從工業園區向城市復合功能區回歸,從經濟增長向社會、文化多元發展回歸,打造便利生活圈,“5分鐘上學、10分鐘上班,下樓就能買牛奶,可以花2小時去湖邊跑步、放空,打造一座美好生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