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景書屋展吳湖帆"梅影疏香"
2014-03-04 14:23 來源:新聞晨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再逢甲午 又見湖帆
梅景書屋書畫展舉行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新聞晨報報道:即日起至4月21日,梅景書屋書畫展在愚園路356號甲煌杰畫廊舉行,集中展出吳湖帆先生及其傳人的50余件書畫精品。
作為20世紀的一位重要中國畫家,吳湖帆在山水畫和書法創作、藝術鑒賞和收藏領域都具有極高的地位。1939年,吳湖帆開設梅景書屋招生授徒,經他多年悉心栽培,梅景書屋成為當年江浙滬最大的藝術沙龍,他也被公認為海上畫派的一代宗師。
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書畫鑒定家徐建融特意為本次畫展作序,他認為,這次展出的作品以及展覽本身,足以標志吳先生在“國畫前途,愈形黯淡”(《對于現代中國畫之感想》,1935年)的形勢下,堅守傳統的先進文化方向,不僅身體力行地繼承、創新,并言傳身教地傳播、發揚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吳湖帆先生出生于甲午(1894)年。這一年恰是中華文明由“天朝大邦”急劇墜入弱國危邦的轉折點,時局艱難,民生凋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作為軟實力的文化藝術更遭遇到亙古未有的危機。吳湖帆以個人之力,砥柱中流,力挽狂瀾,猶如苦寒中的梅影橫斜,綻放出暗香浮動,守望著山花爛漫的春信。
當時的畫壇,風行“以溝通中西畫學自命”的“折中派、改革派”,“馴至舉國人士,群以(傳統)國畫為陳腐,忍坐視其沉淪消滅”;傳統國畫中,又風行“不拘繩墨,機杼從心”而荒廢“規矩法度”,不肯“下真實功夫”而“欲僥幸成名”的“文人派”,“求如唐宋時代之聚精會神,輝煌燦爛者,不可復得矣”。吳湖帆堅定不移地守護著傳統,而對于傳統的認識,他又明確地表示:唐宋的“作家派”是“造成千百年來中國畫學之整個地位與價值”的最大功臣,所以,“當然居國畫學上最重要之地位。”
這一對于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卓見,使他對于詩詞、收藏、書法、繪畫的實踐,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大雅正朔的取法和創新方向。“情寄吳梅,香冷春懷抱;夢回芳草,綠遍地塘草”——這是吳湖帆在甲午(1954)年七月集宋高賓王、易彥祥的詞句而寫的一副對聯,曾長年懸掛于梅景書屋的廳壁。彈指一揮,又是60年過去,中國正從苦難中崛起騰飛,傳統的先進文化更得以大發展、大繁榮,吳湖帆當年堂皇孤高的中國夢也已變為毋庸置疑的現實,并不斷地趨于圓滿。”徐建融表示,本次畫展,遍訪吳湖帆先生的后人及其親朋,多方征集,得以成功地推出這一畫展和畫集,庶使獨抗高寒的梅影疏香成為遍滿人間的春光共享,又一個甲午,新一種滋味。
編輯:耿倩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