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歲的向敏是在貴州貧困山區執教了13年的小學女教師。她沒有想到,她教過的一個小學畢業班的16名學生今年同時考上大學,而且去學校前相約一起回到母校看望她。
那天,學生們把向老師家擠得滿當當的。這些十七八歲的孩子在老師家里,一起開心地做飯吃,其樂融融,師生再次共度了半天難忘的時光。
這些孩子都是貴州省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人,而新田村是當地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在村里今年參加高考的60名學生中,考取大學的有43名,另外還有12名學生考取高職及專科學校。考上大學的孩子里,有16名是向老師教過的同一個班級的學生。
新田村人口8234人,貧困戶269戶,839人。當地人家能有孩子千辛萬苦考上大學本已不易,而考取大學后的生活學習費用對貧困戶來說也是個重負。
因為窮困,過去新田村許多村民走出閉塞的山區到外地務工。可是因為文化程度低,多數只能從事繁重而收入低的體力活,吃了不少苦頭。最近幾年,隨著中國教育扶貧力度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孩子得以完成學業,考取大學,而大學期間的費用國家也給與較多的減免和資助,讓他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村民陳朝光是新田村的極貧戶,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今年考上貴陽師院。他48歲的妻子王正榮身體不好,留守在家,而他則選擇外出打工。王正榮說,為了孩子上學,家里貸了好幾千元錢。丈夫今年外出打工很長時間了,沒文化,沒技能,連自己生活都很成問題,也因此一直沒有回家。
村里的干部告訴她,她孩子從今年開始,每年可以得到政府將近13000多元的資助,包括孩子假期回家的路費都安排妥當了。愁眉苦臉坐在自家門前的王正榮,手里拿著一摞孩子在校獲得的獎狀,聽到村干部的政策解釋,臉上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微笑。
50歲的貧困戶蔡回濤有四個子女,全都考上了大學,最小的女兒蔡敏今年考上了貴州理工學院。蔡回濤說,家里只有一些薄田,每年只能種點高粱、玉米,收入也就幾千塊錢。從小到大,送一個孩子讀完書要花10多萬,特別是上大學,如果全靠自家解決,非常艱難。
如今,他的女兒蔡敏大學期間可享受國家特惠貸,免貸款利息,畢業后有13年時間可以還貸。另外,每年可以得到國家1-1.3萬元左右的資助。
“現在政策好,幫助家里解決了很大的困難。”蔡回濤說。
仁懷市教育局局長陳云說,仁懷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心工程來抓,在教育經費投入上優先滿足,重點保障,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7.9億元,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目前,當地對貧困學生已經實現從幼兒園到大學全學段資助,其中每生資助高中階段每年3000元,大學階段4000-6000元。
中國政府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正不斷改變著貧困山區的教育面貌。在新田村,一個村一年能夠考取43名大學生,這在仁懷市還是第一次。
在當地,這樣的“大學生村”已不是孤立的現象。在另一個深度貧困鎮——學孔鎮,今年考取大學的學生人數也有100多人。
“在我們這里,因為家庭貧困而讀不起書的事情,再也沒有了,真的感謝現在國家的好政策!”36歲的村民閔梅說。
閔梅有四個女兒,老二蔡敏今年考上了山西太原工業學院。她說,國家的好政策,不但幫助山區窮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教育,而且也在逐漸改變當地農民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觀念。
“現在村里不少家庭都改變了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男孩女孩都一樣。孩子他爸說,自己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苦,女孩也是傳家寶,只要她們愛讀書,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讓她們同樣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過上好生活。”閔梅說。(記者黃勇賢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