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大都華牛生態養殖科技園內,工作人員給母牛人工授精。 鐘建珊 攝
中新網河池5月15日電 (鐘建珊)“送錢送物不如送一門致富技術。”在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當地正興起“貸牛(羊)還牛(羊)”這樣一種新奇的扶貧產業,幫助當地民眾創業致富。
2018年廣西全區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15日在都安瑤族自治縣舉行,來自廣西各地官方負責人與會,共同交流產業扶貧經驗。
河池市副市長、中共都安瑤族自治縣委書記陳繼勇當日介紹,“貸牛(羊)還牛(羊)”扶貧產業指的是這樣一種模式:由政府搭建專門的牛羊產業服務中心,引進企業建設種牛繁育養殖基地,將牛犢“貸”給農戶養殖。農戶將牛犢養大之后,由企業保價回購,并將牛羊產品轉至屠宰加工廠加工處理,產品經電商平臺等渠道完成銷售交易,最終通過冷鏈倉儲物流發往全國各地。
“農戶借貸一頭牛犢的成本大概是4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經過10-12個月的養殖周期后,一頭成牛可賣1.5萬元。”陳繼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農戶通過“貸”牛犢每年可從每頭牛身上掙到毛利潤約一萬元,有了“第一桶金”后,可繼續“貸”入更多牛犢,實現良性循環。
據官方數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都安瑤族自治縣肉牛總量從9.27萬頭發展到近15萬頭,肉羊從69.42萬只發展到近80萬只,牛羊產業帶動近5.5萬貧困人口參與創業。
中新網記者在都安瑤族自治縣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看到,當地物流倉儲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除了貨物倉儲功能外,該中心還包含牛羊屠宰加工廠,可實現屠宰加工和冷鏈倉儲物流一體化。該物流中心預計6月投入運營,年輸出量266萬噸,年產值近30億元。
在桂林市灌陽縣,當地正按照“田種稻、坡種果、山造林”的規劃布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我們的超級稻‘一季稻+再生稻’平均畝產達到1561.55公斤。”中共灌陽縣委書記陸桂弟表示,為提高當地優質產業標準化種植水平,助推貧困民眾脫貧致富,當地官方加強與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廣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聯系及合作。按照當地發展計劃,2018年起,當地財政將連續三年撥劃5000萬元,重點扶持優質稻、梨、李、油桃、杉木等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
目前,廣西官方正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助推貧困地區早日開通“致富快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方春明介紹,2017年廣西官方下達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2.6億元,各縣(市、區)統籌安排產業開發資金23.4億元,較2016年增長181.8%。截至2018年3月底,已竣工項目19684個,竣工率99.42%;受益貧困戶82.2萬戶次、貧困人口417萬人次。金融扶貧方面,截至2018年4月30日,廣西全區共有扶貧小額貸款余額的貧困戶45.08萬戶,貸款余額205.75億元,戶均貸款4.56萬元;共設立風險補償金26.4億元。
廣西扶貧工作在穩步推進的同時,也遭遇不少難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秀隆當日指出,當前廣西扶貧資金總量較大,扶貧項目小而散,監管鏈條長,尤其是鄉、村一級監管力量相對薄弱,貪占挪用、跑冒滴漏等問題時有發生。今年一季度,廣西審計部門抽查區內10個縣的扶貧資金項目,共查處各類違紀違規問題200多個,涉及金額占抽審金額比例超過60%。其中,融水、西林、樂業、昭平、上林、隆林6個縣扶貧資金滯留總數達22億元,問題十分嚴重。
張秀隆說,2018年,廣西自治區本級將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億元以上專項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對貧困發生率在20%以上的縣和30%以上的村,開展“解剖麻雀”式調研;并針對深度貧困地區出臺專項幫扶方案,采取超常規措施,加大幫扶力度,扎實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就地就業等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