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廣東省“廣東技工”工程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汕頭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的“廣東技工”工程成效顯現,目前全省技能人才1350萬人,高技能人才452萬人;首批3所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全省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60.87萬人,全國規模最大技工教育體系建成;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培訓600.8萬人次,廣大勞動者技能素質進一步提升。

  近日,《關于推動“廣東技工”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我省將以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導向,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對此,我省提出明年全省高技能人才要達480萬人以上,到2025年達580萬人以上,讓勞動者憑技能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持續提高技能人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實習生 李各力
 
  對接產業需求
  瞄準“雙十”產業集群
  培養高技能人才
  巨大的波音737飛機整機停靠在身旁,19歲的汕頭小伙馬愷翔和同學一邊盯著教學屏幕中飛機引擎等部位的分解圖,一邊聽老師分析不同部件的運行情況。
  “飛機維修是我們近年新設的專業。目前,包括新增的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等15個專業在內,學院共開設專業30個。”汕頭技師學院副院長陳樹耀說,該院招生數量以年均15%的速度遞增,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呈現“招生旺、就業暢”的良好態勢。
  我省推動“廣東技工”與廣東制造共同成長,面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建設183個省級重點專業和40個特色專業;對標國際一流,投入3億元建設10所高水平技師學院,并實現所有地級以上市均建有1所以上高級技工學校。全省技工院校每年輸送畢業生15萬人,畢業生人數約占全國技工院校畢業生總數的1/6。
  接下來,廣東將緊扣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和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批省級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實施百萬產業工人與百萬職業農民培訓計劃;扶持建設20所高水平技師學院和30所示范性技工學校。
 
  深化校企合作
  全省技工院校平均
  每個專業與7個企業合作
  “不少老師來自業界龍頭企業,他們經常當面操作給我們看,幫助我們更直觀、更容易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馬愷翔說。
  “廣東技工”工程推進注重深化校企合作,我省認定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883家企業為省級第一批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85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700多家大型企業與技工院校深入對接,全省技工院校73%專業與企業或者行業有合作關系,平均每個專業與7個企業(行業)合作。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壯立介紹,該司共與83家技工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技工院校開設“冠名班”“訂單班”“校企雙制班”,通過課程校企共建、師資校企共組等培養模式,高效培養產業企業急需的人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高質量就業
  技工院校畢業生
  就業率達98%
  廣東還深入推進技能就業、技能扶貧,技工院校學生約八成來自農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近兩年支持3萬名有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免費入讀技校。
  “得益于‘廣東技工’工程,我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技能人才。我堅信技能學子同樣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同樣可以實現出彩的人生。”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第45屆世賽數控銑項目金牌獲得者田鎮基分享自身經歷時說。
  近年來,廣東以世賽為龍頭、國賽為主體、省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不斷健全,更多優秀技能人才通過競賽脫穎而出。
  2020年,我省成功承辦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金牌數占全國的37%,金牌數、獎牌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國第一;隨后組織世賽、國賽獲獎選手開展巡回報告,組織國賽獲獎選手與優秀企業對接。
  數據顯示,今年省“五一勞動獎章”評選表彰了107名技能人才先進典型,占省獎章總數的33.6%。
  會議透露,廣東將繼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辦好第二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全力備戰第46屆世賽,加快轉化世賽成果,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建設水平。
 
  培養文化技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提供人才支撐
  “‘文化+技能’應該得到重視。我們優秀的工夫茶文化,要靠好的技藝不斷傳承下去。”在廣東粵東技師學院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國家級茶藝技能大師鄭惠豐正將自己三十多年的制茶經驗傳授給學生。
  廣東努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對此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王芝文深有感觸:“政府不僅幫助包括我在內的一批非遺項目傳承人設立工作室,激勵我們鉆研技藝;還支持我們建設傳承人培訓基地,為我們開展創作、推動培訓、做好傳承、開展傳播提供了高層次平臺。”
  日前,《廣東省“文化技工”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出臺,提出加快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具有文化自信的廣東“文化技工”隊伍。目標到2025年,廣東“文化技工”品牌體系基本形成,建成10個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重點特色專業;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相關專業在校生規模達到5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