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廣東一季度外貿“成績單”出爐,“量”與“質”穩步提升:進出口同比增長33.4%、出口拉動全國出口增長9.9個百分點、“粵家電”出口增長57.9%、民企進出口增長39.3%……
  “廣東外貿從2020年一季度下降11.8%,快速修復至二季度下降3.1%,隨后反彈至三季度增長8.1%、四季度增長1.1%,在諸多不利因素下穩住基本盤。目前已連續三個季度保持正增長。”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工作處副處長辛楊說,上半年廣東外貿將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仍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防疫物資出口等拉動作用減弱等挑戰,仍需加大力度穩定外貿增長。
 
  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促進外貿增長
  一季度,廣東外貿規模1.83萬億元人民幣,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21.6%。進出口、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超越疫情前水平。其中,出口1.12萬億元,增長41.6%;進口0.7萬億元,增長22.2%。
  剔除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與2019年相比,廣東進出口、出口、進口仍分別增長17.6%、21.1%、12.5%。
  “廣東外貿快速增長,最根本原因是國際需求回暖和廣東產業強大供給能力的共同作用。”辛楊說,穩外貿政策的保障能力、外貿企業的創新活力、產業鏈供應鏈的配套能力形成疊加效應,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就地過年”等階段性因素也拉高了進出口增幅。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廣東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相對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及時補位,補充了國際市場的需求,成為支撐外貿增長的重要因素。
  “從全國來看,廣東外貿也起到了支撐引領作用,其中出口拉動全國出口增長9.9個百分點。”辛楊說,尤其是部分優勢產品出口增長對全國同類商品出口拉動作用較強,比如對全國家電出口增長貢獻率達49.3%,對全國燈具、音視頻設備出口增長貢獻率達40.8%、55.1%。
 
  利用產業互補融入更大市場
  廣東外貿規模創新高的同時,質量也進一步提升。白明指出,從貿易方式結構看,一季度廣東一般貿易規模約為加工貿易的2倍、增速比加工貿易高11個百分點,表明廣東在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漸顯,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越來越多。同時,受疫情沖擊較嚴重的加工貿易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取得恢復性增長。
  辛楊告訴筆者,2020年廣東一般貿易占比首次過半,占據主體地位,這一趨勢延續至今年一季度,且占比比去年繼續提升。此外,以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增長,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其中一季度市場采購進出口增長22.2%。
  RCEP簽署以來,廣東與RCEP貿易伙伴往來更加緊密,一季度進出口增長24.9%,其中對東盟增長28.4%。“東盟一些產業與廣東存在互補關系,投資貿易合作潛力很大。隨著今年RCEP加快落地,廣東與這些貿易伙伴的進出口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辛楊說。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粵美進出口大增62.5%,粵港進出口增長31.4%。辛楊表示,美國受疫情影響對廣東產品需求大增、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導致今年廣東對美出口增長較大,但近年粵美貿易波動較大,二季度走勢仍待進一步觀察。
 
  制造業轉型升級面臨新考驗
  展望全年,一季度的“紅火”能否持續?
  今年一季度,民企、外企、國企進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民企進出口1.04萬億元,增長39.3%,占廣東外貿總值的56.7%,比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拉動進出口增長21.3個百分點。
  “上半年廣東外貿將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辛楊表示,從國外看,預計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大幅反彈至增長8%,外部需求有望持續改善;從國內看,今年以來工業生產、投資、消費繼續恢復,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增長區間。
  白明指出,今年以來,外貿企業面臨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國際物流不暢和匯率波動等問題,生產成本倍增,這對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考驗。
  白明建議,廣東應重新預估RCEP生效后產業鏈、供應鏈可能發生的變化,及時在產業調整中發現機遇。“未來零關稅的產品越多,廣東企業在原材料和下游產品的選擇機會也更多。但零關稅也意味著挑戰,廣東要進一步優化國際資源配置,將產業轉移到適合的國內市場或國際市場,增強競爭優勢。”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昌道勵
  通訊員 陳琳 湯兵 實習生 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