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佳欣 張秀娟)3月26日,筆者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工作專題調研座談會上獲悉,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發明專利授權量6.9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3.9萬件,均占全省的97%;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8萬件,在全省占比99%;商標有效注冊量455.5萬件,在全省占比84%。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力,廣東持續推進專利導航和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264家。以廣州開發區為例,當地通過建立孵化器科技企業知識產權集體貫標模式,以專利導航促進產業發展。“目前,我們針對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做了專利導航。比如生物醫藥產業,通過專利引領布局,轄區實現每年近百億產值的增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石說。
同時,廣東聯合香港、澳門舉辦兩屆“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2019—2020兩個年度),吸引上千個粵港澳三地和國內專利項目參賽,樹立一批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標桿,助推高價值專利組合在大灣區轉化實施。截至2020年底,大灣區內地九市擁有優勢示范企業726家,貫標企業15449家。華為等廣東9家企業PCT專利入圍全球企業50強。
作為科技創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盤活知識產權金融資產?知識產權證券化正成為破解科創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途徑。在深圳,深交所以小額貸款債權為基礎資產,知識產權作質押發行的ABS產品,可將多家企業債權打包入池,增加債務人的分散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佛山,則建立全國首個由省、市、區、鎮四級財政組成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發布全國地級市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利率3.9%,創全國同類知識產權ABS發行利率歷史最低。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粵港澳大灣區已累計獲批16個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已發行產品規模2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