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3月31日消息(記者 夏燕)3月30日,中央網信辦啟動“鏗鏘奮進的腳步 續寫春天的故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深圳作為全國六個分會場之一,與主會場跨屏聯動、同步啟動“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從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高處俯瞰深圳河。(央廣網記者 夏燕 攝)

 
  一條深圳河穿流而過,北側是深圳,南側是香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就坐落在深港兩地的接壤處。
  合作區總面積3.89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園區和深圳園區。其中,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是1997年深港兩地共治深圳河,將彎曲的河道直接裁彎取直“造”出的一片87公頃區域。
  如今,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深港合作優勢互補,合作區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引擎。
  目前,合作區深圳園區推進科研項目逾百個,香港科技大學創新創業項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量子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項目及平臺相繼建成運營。
  對于深港來說,合作區帶來的還有兩地之間人才、技術等多要素的緊密互動。位于合作區北側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以下簡稱“雙創工場”)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央廣網記者 夏燕 攝)

  2018年8月成立至今,雙創工場目前已培育了23家團隊,其中港澳背景團隊21家,比例達91%,包含人工智能、物聯網、醫療科技、新材料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團隊產生知識產權199項,5個團隊產值從零邁入千萬元級,企業獲得融資共2.32億人民幣,雙創工場還獲得了國家眾創空間認定。
  不斷形成的集聚優勢,也讓不少科技公司創始人用“腳”投票。
  “深圳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相對更容易找到。”一位港籍創業者丁克告訴記者,他所創立的公司主要研發高速高清三維機器視覺系統,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較為迫切,而深圳正是具備了人才優勢。
  同時,優惠政策的加持更加速了高端人才的集聚。以雙創工場為例,這里為創業就業青年提供一個月短租免費或長租按市場價50%的優惠,此外還開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
  “這些事情就讓人覺得很暖心。”丁克表示,隨著合作區的不斷推進發展,“希望未來能針對科研人員有更多的通關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