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2017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洗浴、家具、租車、住房、家電、通信、餐飲、網購、娛樂活動等消費領域。記者精選了兩個案例,幫助消費者規避消費陷阱,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溫泉消費記名卡未領取已過期
2016年1月,丁女士在鼓樓區一家溫泉會所刷卡3999元購買了一張溫泉消費卡。因會所處于試營業期間無法現場制卡,雙方約定丁女士下次消費時再取卡。2017年2月5日,丁女士和家人前往該會所消費,經身份信息確認進入消費。不料,泡完溫泉后向前臺取卡結算時卻被告知卡已過期,不能使用,且卡內余額不能退回。雙方協商不成,丁女士向市消委會投訴,要求退卡。經市消委會調查調解,由會所辦理退卡手續,在扣除已消費的費用后,退還丁女士剩余款項3463元。
【評析】本案會所主體為企業法人,提供溫泉水療等洗浴服務,屬于《單用途商業預付卡行業分類表》中的居民服務業,其所發行的預付卡適用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的調整范疇。其為丁女士辦理的是記名卡,按照規定不得設定有效期。因此,會所關于消費卡過期作廢的說法不能成立。
訂購家具遭遇加價
曹女士于2017年1月8日在倉山區一家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訂購家具,繳納了1萬元定金。裝飾公司在派人上門測量、出設計圖紙后,報價27萬元。1月18日,曹女士支付了26萬元的剩余款下了訂單后,該公司又提出修改方案,稱需在原定金額的基礎上增加4萬元。倉山區消委會金山分會接到曹女士投訴后調解,裝飾公司最終退還消費者已支付的家具貨款27萬元。
【評析】裝飾公司按照實際的測量尺寸及家具設計方案,向消費者報價27萬元,之后又要求加價4萬元,造成前后報價金額不一致,未能保證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準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同時,消費者按照報價及時支付相關款項,使得合同成立并生效,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之后裝飾公司又要求加價,已經違反合同的約定,構成根本違約,嚴重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記者王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