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博物館體驗式參觀能走多遠
2015-05-11 23:50: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上海自然博物館開館三周以來受到了市民及游客的熱烈的追捧,參觀的游客的數量屢破新高,光是五一小長假三天,接待的游客就高達4.55萬人次。但在9日,上海科技館發布微博稱,因極個別的不文明的參觀行為,導致科莫多巨蜥的爪子被弄斷,海水觸摸池里的海星死亡。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游客觸摸過多過重導致海星死亡
昨天下午本臺記者抵達了上海自然博物館后發現,零距離體現項目有固定的開放時間。記者在海水觸摸池旁站了沒多久,就看到一名志愿者以及家長多次勸阻小朋友不能進入這個觸摸池的一米線的范圍內。
在海星觸摸池的片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游客根本不知道手指戳的重一點就會在海星身上形成一個白斑,而游客觸摸過多過重是導致海星死亡的主要原因。這名負責人還表示,海星觸摸池的養護和管理尤其辛苦和麻煩,每個片區都會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和指導,以更好地向游客來解釋說明以及控制現場的參觀秩序。
此外,博物館服務處的處長也向記者解釋科莫多巨蜥斷爪的情況:從監控錄像可以看到,這個地方正好是一個死角,只能看到科莫多巨蜥前半部分。在白天游客量比較大的時候,光從監控錄像里是看不清楚的。他還表示,這只科莫多巨蜥并不是一個標本,而是一個模型。
零距離體驗模式還出于嘗試階段
上海自然博物館綜合處的處長萬紅昨天也向記者表示,這種零距離的體驗模式其實還是一種嘗試,目前還在探索當中,并且我們國內暫時還沒有成功的模板可以借鑒學習。今后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管理方面會更加的來完善,做出更好的服務。而且他也相信,今后市民的游客的素質也會進一步的提高,其實很多孩子喜歡觸摸動物、觸摸自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只需要做出正確的引導即可。并且下一步館內在下一步定時觸摸的基礎上,也會做出一個局部觸摸的局限。同時博物館也在加強管理,加強工作的溝通,避免這種極個別的現象再次發生。
展品受損丟失時有發生
在安徽,合肥市科技館是最受學生群體歡迎的地方,每到節假日,科技館門口都大排長龍,參觀人數在五千人左右。每周一和周二是科技館閉館日,記者來到展廳時,工作人員正在展廳內對展品進行調試、檢查和修復。展廳管理員靳丹無奈地告訴記者,因不仔細閱讀展品原理而暴力操作,導致展品受損的現象,在科技館內頻頻發生。
除了展品受損,展品丟失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在科技館二樓展廳內,擺放著一些游客可以動手操作的小物件,像金屬球、小木塊、華容道、七巧板等,靳丹說,時常有游客看著有趣,就將這些小展品隨手揣進兜里,帶走了。
合肥市科技館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敘向記者坦言,自從2011年科技館免費開放以后,展品的損耗明顯比之前多,因此他們只能采用控制人流、增派志愿者等方式,來引導游客文明參觀。
此外,館內醒目位置以及展臺前,也都張貼者“知識是無窮的,零件的有限的”、“動作輕一點,效果會更好”等提示標語。陳敘說,最重要的是引導游客了解展品原理、閱讀展品說明,從而合理操作,這樣才能既保證游客游覽參觀質量,又降低展品損耗。陳敘向記者透露,下一步,合肥科技館還計劃采取國家旅游局的游客“黑名單”制度,進一步加強對游客的監督、管理。
部分展館被迫變開放為封閉
在調查中記者還了解到,部分地區的博物館由于人流過多和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只能被迫建立封閉式展館。在吐魯番博物館,巨犀化石和古尸都是鎮館之寶,但因為游客隨意觸摸等不文明行為的存在,展品出現了不同程度損壞。博物館采用“人防+物防”保護展品,但還是難防游客不文明行為。
在福建順昌埔上鎮張墩村,建有全國第一座鄉愁館,每到節假日,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鄉愁”的味道。一直以來,這鄉愁館都是開放式展館,但隨著游客的日益增多,一些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眼下相關部門正準備著手建設封閉式展館。
編輯:張雷
關鍵詞:上海;博物館;體驗;海星;死亡
2015-05-11 13:43:00
2015-05-11 11:41:00
2015-05-09 11:43: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