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2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雙11’你買了什么?”最近已經成了不少人的問候語,今年的“雙11”,早早地開啟了預售搶購……一直到12日凌晨時針指到0點,“雙11”才正式落下帷幕。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夜晚,今年這場加長版的“雙11”正式收官,天貓、京東交易額的最終數字分別定格在4982億元和2715億元。
從其他平臺來看,蘇寧易購數據顯示“雙11”線上訂單量增長75%。小米“雙11”全平臺支付金額破143億元。一系列的數字再次刷新了紀錄,電商平臺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數字化新動能。
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領下,今年電商平臺積極挖掘內需市場的潛力、培育新的增長極,工廠與電商平臺合作成為眾多產業帶上的廠商進行轉型發展的重要策略。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雙11”就像是各大電商平臺對產業帶布局的第一次公開比拼。產業帶工廠面臨著怎樣的新機遇?數字經濟究竟如何助力國內大循環、推進雙循環新格局?
“雙11”不僅是消費的大爆發,也帶動多產業要素集聚。
義烏是全球聞名的小商品之都,義烏商家的表現正是中國電商的風向標。今年受到疫情沖擊,不少外貿工廠面臨著產品出口難的困局。
3月之前,因為疫情,主做粘毛器出口業務的浙江義烏澤熙日用品有限公司損失了1000萬訂單。廠長方昊說:“果然很快就接到了國外一些訂單取消的消息,導致我們整個工廠開始停滯。我們當時就在想怎么樣去養活工人。To B這一塊實際上被動性比較強,國外給到我們什么東西,我們就做什么東西。”
面對困難,方昊開始帶領整個廠子尋求出口轉內銷的道路,加入擁抱“雙11”的行列。作為淘寶特價版上的源頭工廠店,雖然澤熙日用品是第一次參與“雙11”,但淘寶特價版定制化生產模式給予了工廠精準市場反饋和指引。方昊說:“根據年輕消費者的市場需求,(淘寶)就指導我們做一個造型比較獨特的粘毛器,比較時尚好看、顏色也比較好、方便攜帶的,所以后來我們就設計了這一款出來,一推市場就爆了。”
和澤熙日用品一樣,今年2000個產業帶、30萬個外貿工廠首次參加天貓“雙11”,其中105個產業帶成交額超億元。
而其它電商也在幫扶產業帶領域深耕。以拼多多為例,今年“雙11”有來自國內100個產業帶的1500家企業,向平臺6.83億消費者提供了共計4000款定制化產品,平臺入駐的外貿轉內銷店鋪出口類產品總銷量同比增長270%,展示出消費者直連工廠模式強勁的潛力。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劉暉介紹,“雙11”期間有超過55%的核心品牌跟京東實現了供應鏈的協同,并幫助超過600萬種商品完成了“雙11”期間的消費預測。劉暉說:“這就使得大量的品牌商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生產、進行庫存,所以他們的庫存周轉率和現貨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就是我越來越容易買到適合自己的商品。”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分析,通過數字平臺對工廠數據進行數字化改造、數據匯總,會降低很多轉化成本,使原來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供需對接變得可能,這一點與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相契合。周密說:“隨著我們的5G技術、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未來中國整體的市場我覺得潛力是巨大的。除了一線的東部市場以外,我們現在中西部市場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跟中國下一步雙循環的發展戰略實際上是相契合的。所以我覺得這里孕育著非常多的機會,這些機會也是為有準備的企業和有準備的地區準備的。”
此外,中國強大的消費市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品牌。今年“雙11”,不少國際品牌摩拳擦掌,看上了中國消費者的“剁手能力”,希望突出“疫情”重圍。從平臺數據來看,今年4月以來,天貓國際上海外新品牌入駐同比增速125%,成交額同比增長113%。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說:“我認為‘雙11’對于大家購買海外產品來說,還是會進一步帶旺這樣的消費情緒。因為上半年累積的很多消費的愿望在‘雙11’到來之后,特別是在這樣一個大促的背景下,購買海外商品的消費需求會得到集中釋放。”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雙11”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將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助力之一。他說:“‘雙11’不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它是面向全球的。對于打開我們的外循環來說,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直播,因為直播可以突破時空的隔閡和限制。直播的介入會推動電子商務的大發展,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對我們外循環的形成肯定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