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8日消息(記者侯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他們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是企業家……他們的身影出現在醫療診治、社區防疫、物資保障、科研攻關、春耕備耕等各條戰線上。他們,就是全國各級人大代表。疫情之下,代表們如何履職盡責,投入戰“疫”第一線?
3月26日,在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東亭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里,武漢市人大代表、東亭社區書記王學麗正和前來開證明、領物資的小區居民做信息確認。
從2月2日開始,王學麗就一直住在社區宿舍,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守護著社區里的家家戶戶,她原本清亮的嗓音早已嘶啞。“所有社區工作者全部返崗,第4天我們的副主任被確診,對大家心理上造成沖擊,但是沒有退路,因為如果因為害怕回去了,整個社區可能就會癱瘓。我印象里,當時幾乎每一個來了的人,都比較焦慮、無助、恐慌。”王學麗告訴記者。
如今,社區連續30多天沒有新增病例。王學麗說,2個月的堅守,讓自己對“人民代表”這四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一句話叫‘人民代表人民選,人民代表為人民’。以前我覺得做人大代表,就是收集民情民意,把它帶上去,然后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問題。但是經過這次疫情,我覺得群眾對你的寄托,這份責任沉甸甸的,它不是一句大話,而是一份責任和一個鞭策你的身份。我覺得應該每個在一線的代表都是這樣想并且這樣做的。”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是我囯著名的肺移植專家。面對疫情,他一直奔波忙碌在抗疫一線,并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及時提交閉會期間的代表建議。2月18日,他建議國家成立武漢ECMO(體外膜肺氧合)特別救治隊。陳靜瑜還建議,精準評估決定終末期病人,展開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建議提出11天后,陳靜瑜醫療團隊在江蘇省無錫市成功進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雙肺移植手術,為新冠肺炎危重癥病例救治打開了希望之門。
陳靜瑜說:“對新冠肺炎病人進行肺移植,在國際上從來沒有人做過,但沒有人做不等于不能做。肺移植做成功以后,對提高新冠肺炎病人救治成功率是一個有效武器,對國際社會也是一個鼓舞。”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涿州范陽醫院院長周松勃是一名基層醫生。疫情期間,周松勃和他的醫療隊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給患者進行網絡問診和心理疏導。周松勃在全院成立了15人的義務醫療服務隊,堅持每天24小時在線診療,全程免費。
在隔空“問診”的同時,周松勃也堅持深入一線,調研走訪、發現問題。這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讓周松勃更加認識到,網絡診病在農村地區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應用價值,也讓他有了一個想法——盡快建立一所鄉村網上醫院。“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愿意做政府在基層的‘聽診器’‘傳話筒’,不僅為老百姓診病,還要把老百姓的聲音傳遞給黨中央,把黨中央的好政策傳遞到百姓中間,最大化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周松勃說。
杭州海康威視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熱成像人體測溫設備性能優越,成為國內外疫情防控的熱門防疫設備選擇。作為浙江省首批開工的企業,在國內疫情暴發初期,海康威視臨危受命,緊急召回部分員工于正月初三正式復工復產。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公司的生產任務也更重了,20條防疫產品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桐廬縣人大代表、杭州海康威視電子有限公司(桐廬)總經理顧林通表示,疫情沒有國界,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幫助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扎緊“疫情防線”。他說:“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全面復工復產,接下來我們還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運用多年的技術積累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產品和技術,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科技守護。”
科大訊飛在疫情暴發之初就將口罩、防護服等救援物資發往抗疫一線,并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我們的電話機器人在全國23個省幫助人工進行了2000多萬人次的電話隨訪,方艙醫院的整個管理平臺也是我們做的,其實我們還用人工智能進行了醫學影像的判斷。另外,我們的相關技術在支撐開展‘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方面也服務了幾千萬人次,還有‘皖事通辦’平臺,便民便企,這些都是企業應有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