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王雪潔)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了治理京津冀大氣污染,預計到2018年底還會有不少地區的農村居民實現清潔取暖;而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替代包含低效小鍋爐用煤在內的散燒煤7400萬噸。
清潔取暖除了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外,還有哪些能源?使用情況如何?我國的儲備情況怎么樣?這些新技術是否能既清潔又保證供暖效果呢?
北京市海淀區北清路一產業園采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主任郝愛兵介紹,相比于用傳統的煤電,其全年成本節省一半。“這一個產業園區整個用的是淺層地熱能。建筑面積是47、48萬平方米,它的供暖制冷一平方米16、17塊錢,而在北京集中供暖大概是27、28塊錢一平方米。”
什么是淺層地熱能?它是指地下200米以內,儲存在巖石、土壤中、或者是地下水里面的熱能。郝愛兵表示,它不僅能供暖,也可以制冷。“它是地球內部的熱和太陽輻射的熱這兩個平衡的結果所產生的熱能,所以在地下10幾米到200米以內的溫度基本上是恒定的。”
那么,這些淺層地熱能怎么能夠用來取暖和制冷呢?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李寧波介紹,北京地下溫度大概是14到16度,一年四季恒定。把U型地埋管,一方面進水,一方面出水,把地下的熱進行交換。冬天通過地源熱泵壓縮機把它變成高品位的熱能供室內供暖。夏天又把室外的熱放到地下,從地下換出涼來,使室內降溫。
目前,隨著我國多年的產業發展和技術攻關,通過地源熱泵技術的淺層地熱能應用已經突破了成本瓶頸,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以及雄安新區建設都在規模化使用淺層地熱能資源。但同時,郝愛兵也分析指出,目前,淺層地熱能利用的關鍵是城市地下空間及資源的利用,需要多部門間的協同合作以及監測體系的建立。“淺層地熱能在多數地區都可以利用。咱們國家最適宜的就是華北,華東,東北的南邊,四季分明的地方。像東北北部主要就是冬天用得多,南方主要夏天用,用的季節少一點,投入相對高一點。”
這個冬天,北京中國原子能研究院院區里的兩座辦公樓和一座廠房用上了核能供熱,總面積大約有1萬平方米。給這些地方供熱的就是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那么這項技術又是如何實現區域供熱的呢?
中核集團“燕龍”低溫供熱堆總設計師柯國土介紹,據測算,熱功率達到400兆瓦,供熱面積可達約2000萬平方米,相當于為20萬戶三居室供熱。“集中供熱不能一家就一個反應堆,所以不能分散供熱,實際上就是以核反應堆替代燃煤鍋爐或燃氣鍋爐。”
它的供暖效果如何?記者采訪時看到,在一間用核能供暖的房間里,大約上午11點時,房間溫度顯示25.7攝氏度。據介紹,演示項目堆在350千瓦運行時,用戶進水溫度達56.6攝氏度。用戶回水溫度53.4攝氏度,用戶房間的溫度都高于22攝氏度。
“我們增設了兩個零排放的處理流程,對氣態流出物和液態流出物都進行相應的處理。所以低溫供熱堆是真正的低碳、清潔,沒有煙塵、氮氧化物、硫化物的排放,僅有放射性的排放,僅為燃煤排放的2%左右。”柯國土說。
柯國土表示,“燕龍”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等特點,綠色、低碳。在安全性上,它增設壓力較高的隔離回路,來讓放射性與熱網隔離,也就是讓放射性不會入戶。對此,中國科學院王乃彥院士表示,即便是房間里暖氣管跑水,其影響和普通暖氣管跑水一樣。“熱網都是套在原來的供熱系統里面。用第一回路的水把反應堆的熱量帶出來,通過換熱器。中間回路設計的壓力要比第一回路大。第一回路有放射性的水就不會跑到中間回路。中間回路的水過去后,后面的換熱器和原來都一樣,都不會和有放射性的水接觸。”
本月初,中廣核方面也曾表示,將聯合清華大學,在華北規劃建設小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按照近期多部門印發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