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新春走基層:改革開放家國40年 ]小崗村,嚴金昌家的年關

2018-02-16 11:09: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滁州2月16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王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過去40年,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億萬中國百姓作為這一奇跡的創造者、親歷者,自身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春來臨之際,中國之聲記者深入基層,走進10個普通家庭,跟他們一起回望40年的家國變遷,共話美好的新春愿景。請看《新春走基層——中國之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節目家國40年》第一篇:《小崗村,嚴金昌家的年關》。

  安徽鳳陽小崗村,40年前就聞名全國的小村莊,如今依然名聲在外。75歲的嚴金昌是當年在大包干契約書上摁下紅手印的18個帶頭人之一,他想不到,時隔40年,他竟成了很多人慕名前來要找的名人。他的五兒子嚴德雙為此格外自豪,“很多游客講,老爺子你是名人了,我們都是慕名而來的,到你家來看你。聽了這句話,心里很自豪。很多人到這里照相、合影!

  13年前,嚴金昌在時任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的強烈建議下開始辦農家樂,沒想到,小崗村竟真能迎來四方游客,飯店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嚴金昌告訴記者:“當時沈浩讓我開飯店,我還猶豫呢,我說賣給誰吃呢?他說你開了肯定不錯,根據小崗村的發展,以后人氣會越來越旺,所以我就信他的話,開一個小農家樂。哪知道人流量越來越多,一年能搞個十幾萬。”

今天的小崗村

  嚴金昌7個孩子除了嫁到外地的一個女兒,其他6個孩子分別開了飯店、超市和公共浴室,都在小崗村一進村那一排的商鋪里。嚴金昌的老伴韓秀英坐在五兒子的飯店門口,轉個身就能看到兒孫們在眼前說笑、打鬧。又到春節,她說現在最愁的就是過年每天都吃啥。

  老太太:哎呦,都吃膩了。

  記者:吃肉都吃膩了?

  老太太:雞呀、魚呀、肉啊,都吃膩了,天天吃。從前小孩在一起玩著說,過年嘍,去家里吃肉嘍,現在天天過年,哈哈……

記者馮會玲、王利采訪嚴金昌的老伴韓秀英

  聽老伴說到這,嚴金昌也忍不住樂,40年前小崗人為吃不飽飯愁,哪里能想到,40年后會為吃肉吃膩了愁。他說從沒跟家人講過,他過得最難過的春節是在1976年,“76年我在外面搞外調,年關沒回來。家屬在家上街買了2斤肉沒舍得吃,好像覺得我沒在家,吃了不踏實。過去茅草房上面有鉤子,她弄了個籃子掛在鉤子上,結果晚上我家貓給扒拉下來了。年初五我回來,我說孩子你年是怎么過的?孩子說的很傷感,哭著說過個年連肉都沒吃著,我當時心里特別難受!

  之后的兩年里,能夠盼到吃肉的日子就是苦等到過年,平時,除了必須要應付的上工外,嚴金昌還要帶著兩個大一點的孩子出去要飯。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出去要飯,成家立業了,又要帶著自己的孩子乞討,這樣的日子,他過得憋屈極了。嚴金昌說:“當時去要飯心里很苦惱,農民有田有地,有牛有犁有耙,為什么搞不上吃滴?我們心里不服氣,農民不是不會種地,按當時那個政策約束了我們。過去喂豬不超過一頭,喂雞不超過三只。”

記者馮會玲采訪嚴金昌

  1978年,嚴金昌所在的小崗生產隊人均收入只有22塊錢,每天的口糧只有2兩8錢。窮則思變,就是在那一年的冬天,臨近春節的一個寒夜,小崗生產隊的18戶戶主在村西頭的嚴立華茅草屋里就著微弱的煤油燈,在包干到戶的契約書上摁下了紅手印。嚴金昌說:“有人說這么干肯定犯法,有的說犯法我們豁出去了,我們收一年莊稼,收半季莊稼,夠吃飽肚子,拉出去殺頭、坐牢也心甘情愿,無怨無悔,總比餓死強,特別是出去要飯,丟人。”

18位大包干帶頭人摁了紅手印的契約書

當年18個帶頭人在嚴立華家摁紅手印的地方

  嚴金昌的老伴不知道村里18個男人那天夜里摁手印時的悲壯,她只記得以前是抱著孩子沒吃的愁得哭,1978年后,他們兩口子要種30多畝地,經常干活累到哭。

  老太太:分開單干累得也哭。包產到戶,更到更夜到夜,幾十畝地拼命干。種小麥二三十畝,水稻二三十畝,干到晚上可能天烏黑了才能回家,小孩都在家這里爬那里爬,睡得到處都是。

  記者:一天都沒有人管小孩?

  老太太:對啊。反正干得有的吃了,不像從前累死了沒的吃。糧食吃不掉,你看稻子收幾千斤,麥子收幾千斤,想不到的事情。

  整整忙活了一年,嚴金昌一家人迎來了他們記憶中最熱鬧的1979年春節。嚴金昌說:“到年關家家都殺豬、殺雞、宰羊,村里老百姓確實高興得不得了,你家殺豬請我,我家殺豬再請你,大家在一起喝酒、談心,說我們今年來個大豐收,明年再怎么怎么干。”

大包干紀念館

  大包干1982年在全國推廣時,小崗人已經迎來了第4個豐收年。嚴金昌說,終于不再擔心吃不飽飯了,他也敢把多余的糧食賣成錢。5個兒子,就靠那幾十畝地,蓋了5間新瓦房,娶回5個兒媳婦,“那時候蓋房子只要幾千塊錢,三間房不到一萬塊錢。瓦工在我家干活,一天工資1塊錢他就很滿足了。”

  靠土地養活一家九口人,嚴金昌最懂得土地對農民有多金貴。可十幾年前村里號召大家土地流轉,他聽明白政策后,二話不說就簽了字。

  記者:對您來講,依靠土地生活了那么多年,您舍得把土地流轉出去嗎?

  嚴金昌:我是怎么想的呢?不管怎么說,土地流轉出去以后,收入不減少,而且勞動力解放出來了,勞動力還可以干自己的事情,再不行,我還可以到企業去打工,你還要給我一份工錢,這不等于雙贏嗎?特別是十九大以后,對農民提出土地的三權分置,農民土地承包權永久不變,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就給農民吃了顆定心丸。

12位大包干帶頭人攝于2011年9月22日(前排左二嚴立坤、后排右一關友申已去世) 鳳陽縣委宣傳部郭如亮攝

  當年的18個帶頭人如今健在的還有10人,踏實享受著兒孫繞膝、頤養天年的幸福,只有嚴金昌,還被當地的企業聘任為管理人員,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一回到家,他總忍不住要到幾個孩子家溜達一圈。已經四世同堂了,逗逗小不點的重孫子可是再愜意不過。

大包干紀念館里為18個帶頭人創作的畫作

  又一年春節到了,嚴金昌今年根本不想置辦年貨的事,家里冰箱做什么菜的食材都有,想吃什么做什么,他要想的可是嚴家新的五年計劃,“在我家,5年以后要蓋一個新的小樓。我一年10萬,5年就50萬,還有以前的積蓄,有100萬我可以蓋小樓了,哈哈哈……”

編輯: 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