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十年,這里]醫改踏深水:安醫大一附院的裂變與新生

2018-01-07 08:59:00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2018年的大門已經開啟,新的一年,新的時代。中國之聲從2013年開始,連續十年,用話筒聚焦10個中國地點,10個與民生直接相關的領域,從細節處展現微觀中國的生動圖景,記錄時代、社會、國家、個人10年的變化與進步。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這一記錄的第五年。翻閱過去五年記錄的民生樣本,邯鄲武安重現藍天,環境治理初見成效;北京寸草春暉養老院已經建立了居家養老設施和運營的標準化體系;廣西田東縣布兵小學的留守兒童比例下降了一成多,學校建起了網絡視頻親情屋,拉近了孩子們和父母的距離……過去五年,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這些變化在觀察記錄的樣本里都有生動的體現。

  2013年,報道策劃啟動時,是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18年,黨的十九大引領我們進入新時代。人們憧憬下一個五年,新時代的愿景如何逐一實現?1月1日起,再次翻開《十年,這里》的民生樣本,一起分享時代的變遷,一起傾聽你我的故事。

  央廣網合肥1月7日消息(記者肖源 王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讀博的時候每月800元(津貼),現在每月5000多元,我十分高興。當然,以后結婚生小孩,這工資不知是否有捉襟見肘之感?不過,知足常樂。”這是2014年初,剛剛結束11年求學生涯、入職安醫大一附院的醫學博士陳博,接受采訪時說的話。

  五年之后的2018年初,陳博成為主治醫師,剛剛過去的2017年,作為副教授,他在安徽醫科大學帶了自己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陳博介紹:“如果從工作上來講,從2013年7月份剛剛來醫院,變化還是蠻大。這種變化是從內心深處體現出來的,即我面對同樣一類病人、面對同樣一個臨床問題,我的思考方式或者我的處理能力更強,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經歷了15個月的、在業內有“魔鬼訓練”之稱的住院總醫師,陳博說,自己的業務能力有了90度爬坡般的長進。而過去這五年,安醫大一附院也有了自己的裂變與新生。最突出的就是2017年10月開診的高新院區。

  去年(2017年)10月,對住在合肥市高新區的慢性病患者張大爺而言,有個很不錯的消息: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正式開診,從此,他不用再跑十幾公里去城東的安醫大一附院本部。

  臨近高速、機場,獨特的區位優勢,對周邊及省內外群眾而言,高新院區的開診的確讓他們省了不少心。而對于安醫大一附院而言,高新院區開診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流程再造,更是醫院管理理念的更新。高新院區采用“大專科,小綜合”的模式,設置腫瘤治療中心、消化病診療中心、創傷中心等五個特色中心,目的是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精準醫療。

  一個月后,高新院區運作模式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現。2017年11月7日下午,一名全身燒傷80%、四肢嚴重燒傷炭化、右上肢呈屈曲狀的患者,被送往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患者家屬楊女士介紹:“我們干瓦匠放了三天假,他沒事的時候拿著魚竿釣魚,不小心給電擊了,人都燒焦了。”

  高新院區燒傷科主任陳旭林在給患者診斷時發現,患者同時合并脾臟破裂、腎臟挫傷、腹腔內出血、腹膜后血腫、極度失血性休克。在肝膽胰外科、麻醉科、燒傷與創面修復外科、泌尿外科、手術室等科室密切配合下,經過6個小時的多學科聯合手術,保住了患者的性命。

  陳旭林介紹:“我們把他從CT室直接拉到手術室,然后在手術室里面進行普外科、泌尿科等多學科治療,決定手術后,普外科醫生立即上臺開刀。消化中心、心血管中心、內科外科在一起,是以系統疾病為中心的就診模式。平時相對而言各自獨立比較松散,但是遇到這種復雜的復合傷能夠形成合力。”

  陳旭林補充,如果按照以前的慣有模式,這個病人很可能就“斗”不過傷情,“照以前的模式,病人發現脾臟破裂,回到病房后需要普外科醫生。因為在安醫本部燒傷科和普外科不在一層樓,醫生來回折騰,坐電梯下來,再到病房,估計要耽誤一兩個小時。如此一來,病人可能已經沒了。”

  安醫大一附院院長梁朝朝說,設立高新院區,是安醫大和一附院幾代人多年的努力目標,而這種努力,就是為了落實“大病不出省”的醫改方向,“盡量讓安徽的病人不要到安徽以外的地方去看病,一方面很不方便,另一方面給北上廣其他醫院增加負擔。本身安徽經濟比較落后,如果病人再輾轉到外地,家人陪同吃住行,會增加更多負擔。三個月不到的時間,整個高新院區的發展還是非常不錯。我昨天上午到高新院區各個病區,包括門診觀察了一遍,病房秩序及環境都比老院區好很多,醫護人員的精神狀態也很好。”

  醫院有前景,醫護人員才有動力。當一家醫院受制于所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態時,埋頭于自身建設恐怕是醫院最好的出路。

  張泓在安醫大一附院急診科做了三十年的醫生,她用“天翻地覆”來形容醫院近幾年的發展,“2013年以后,它的變化是天翻地覆的。2009年我們的日急診量是50到100(人次)之間,2012年直到今天,我們的日急診量已經躍升到600到700之間。從病人來源、病人種類看,不僅有安徽省的,還有來自于周邊地區的;從病人危重程度看,對比幾年前,都有非常顯著的變化。”

  2013年成為科研處長的孫良丹,對五年來醫院的變化,最大的感受則是,在學術科研界頻頻出現安醫大一附院的名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弄的科學影響力排名,2014年是第六,2015年是第五,2016年是第二,2017年變成第一。因為我們團隊皮膚病學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小有名氣。就一個省屬院校而言,獲得了中國的兩個科學十大金獎以及三個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醫院黨委書記金宗祥說,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在未來一段時間,安醫大一附院就是通過制度建設,在做強做大上下足功夫,“在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這一塊要做強,學科建設是關鍵,學科建設上人才是核心,另外要加強內涵建設。從做大角度看,以精細管理和優質服務為總攬,開展制度建設提升年活動,通過制度來管權、管人、管事,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服務能力和水平。”

編輯: 周倩云